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工劳小报

真假“五天八小时”|工劳小报 #31

真假“五天八小时”|工劳小报 #31 01 本期重点 真假“五天八小时” 最近,富士康执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的消息引起争论。尽管富士康方面一直没有公开确认,但根据抖音(1、2、3)、贴吧(1、2)、小红书(1、2)等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昆山、成都、深圳等地工厂已经开始推行新政策。有工人表示所在部门大砍加班时长。 本篇重点标题为“真假五天八小时”,我们想强调的一方面是消息的真真假假、难以确认。另一方面是,五天八小时表面上是减少工作时间、杜绝过劳与内卷,但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它可能是假意减少工时,真正的目的是减少工资。 降低工资,五天八小时的真相 有劳务中介为富士康大唱赞歌,表示五天八小时可以减轻工人压力,工人终于有时间享受生活(来源)。另一边,许多工人却感到担忧,因为加班缩减意味着工资大幅下滑,恐怕难以维持日益上涨的生活开支。例如,博主“提桶哥记录生活”在视频中算了笔账,如果推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每月仅能领2360元的底薪,扣除工厂住宿、餐费、公积金等仅剩1400元(来源)。BiliBili的“富士康阿宾”说道: 一名普通的员工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全都是加班费挣来的……最后受苦受累的是员工,然后拿工资最少的也是员
 
真假“五天八小时”|工劳小报 #31
By 蒋编辑 – 09 Nov 2023 – View online →

01 本期重点
真假“五天八小时”

最近,富士康执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的消息引起争论。尽管富士康方面一直没有公开确认,但根据抖音(123)、贴吧(12)、小红书(12)等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昆山、成都、深圳等地工厂已经开始推行新政策。有工人表示所在部门大砍加班时长。

富士康工人的小红书截图

本篇重点标题为“真假五天八小时”,我们想强调的一方面是消息的真真假假、难以确认。另一方面是,五天八小时表面上是减少工作时间、杜绝过劳与内卷,但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它可能是假意减少工时,真正的目的是减少工资。

降低工资,五天八小时的真相

有劳务中介为富士康大唱赞歌,表示五天八小时可以减轻工人压力,工人终于有时间享受生活(来源)。另一边,许多工人却感到担忧,因为加班缩减意味着工资大幅下滑,恐怕难以维持日益上涨的生活开支。例如,博主“提桶哥记录生活”在视频中算了笔账,如果推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每月仅能领2360元的底薪,扣除工厂住宿、餐费、公积金等仅剩1400元(来源)。BiliBili的“富士康阿宾”说道:

一名普通的员工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全都是加班费挣来的……最后受苦受累的是员工,然后拿工资最少的也是员工(来源)。

富士康工人的工资由底薪、加班费、津贴三部分组成。如果要在大城市维持基本生活,或存下寄回家,至少月收入要达到4000元以上,为了这个目标,工人需要每月加班约90小时。工人的生活工资和加班时间的深度“绑定”,工厂底薪则普遍跟当地最低工资“绑定”。两重绑定下,执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意味着工资被腰斩。

为何企业流行加班费为主的工资模式

对于工厂来说,以加班费为主的工资模式是节省成本的最佳方式。劳动学者Dong Yige将此模式总结为“加班时间囤积”机制,意思是管理层将加班机会囤给一小部分工人,同时维持极低的底薪标准。在国内大部分电子厂,加班都不是强制的,而是企业操纵工人的激励手段。只有那些自律、手巧、服从性强的工人才能被选中获得加班机会(来源1来源2),加班成为了驯服工人的手段。

生产线上的富士康工人

电子厂之外,白领行业也会取消加班以实现减薪。2021年互联网大厂快手、字节跳动、美团优选纷纷宣布取消大小周(来源)。在调查中,字节跳动员工支持和反对取消大小周的人数各占三分之一(来源)。 字节跳动最终不顾争议取消了大小周,并普遍下调员工工资20%(来源)。

为合理的工时和工资而斗争,本就是劳工运动中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在劳动者看来,两者必须同时到位。例如之前抖音上的“实名支持8小时工作制”运动,一些工人就强调,要求8小时工作制,但是工资也必须满足生活需求(来源)。不过,狡猾的企业们却只选择其中一面,实行所谓“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假意保障工人生活,实际却彻底地剥夺了工人的生活。

富士康们正在远去

过去数十年来,劳动者们都是用血汗在换生活费。如今,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连血汗工作也越来越难找。疫情之后,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持续萎缩、订单减少,属于电子厂的“高光”已然远去。今年,富士康前两个季度利润同比下降56%、30%(来源),第三季度的状况也不被看好。富士康取消加班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面临的问题。

利润下降迫使富士康加速争夺市场份额,积极寻求更有利可图的劳动力,它将目光投向了廉价劳动力市场庞大的印度、越南等地。8月,富士康在印度追加投资,开设两个新厂预计增加10万个工作岗位(来源)。在越南北江,富士康也设立新工厂,而当地的工人月收入最高2000元,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来源)。

富士康工人在宿舍

历史一再重演,企业会永远追寻它的应许之地,每轮资本转移的背后都是更残酷的剥削。工人或走或留都将是资本主义逐利竞争下的牺牲品,只有团结行动才能夺得真正的“五天八小时”。

02
工人动态

—— 工厂工地 ——

新能源汽车裁员:高合比例疑似高达20%-50%,蔚来裁员10%

10月中,认证为高合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高合汽车将开启一轮大规模裁员,比例达20%,个别部门裁员可能高达50%。这将是高合汽车成立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高合汽车后续否认裁员。10月底,蔚来汽车宣布裁员10%。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劳动者在品牌竞争中面临更大工作压力和生存困境,恐成为市场争夺的牺牲品。阅读原文原文2

艾礼富电子厂数百工人罢工12天,最终迫于压力接受赔偿方案

为抗议公司搬迁厂区不予员工任何补偿,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艾礼富电子有限公司数百名工人于10月28日发起罢工。期间,罢工工人与假扮公司员工强行进入工厂的外来人员发生冲突,多名工人受伤。工人还一度游行到市政府进行抗议。11月4日,迫于政府和警方压力,以及工厂的开除威胁,艾礼富工人接受了复工头三天,每天奖励300元的方案,罢工结束。阅读原文

—— 服务业 ——

38岁月嫂疑遭雇主殴打致死,一人带两娃半年无休

10月25日,武汉一38岁月嫂疑被雇主殴打致死。据悉,救护车赶到时,死者已无生命体征,身上留有多处伤势。不过,雇主否认曾对月嫂进行殴打。据家政公司某负责人介绍,死者签署的合同规定同时带两个孩子,月薪6500元/月,月休4天。然而,过去半年里死者实际一日无休。有同事回忆,死者曾吐槽孩子的妈妈脾气不太好,经常吼她。目前,家属与公司正等待尸检结果。日常性和隐匿性暴力似乎已经成为家庭服务业者工作中“难免的”一部分。阅读原文

新型职伤险试点一年,许多劳动者并不知道能参保或已参保

9月4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表示,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已覆盖多家平台的615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该新型社保自2022年7月1日起在7个省市试点,主要面向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劳动者的工伤保障,保险费由平台承担。然而,但相关部门迄今未公开《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通知》全文,以及配套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业务经办和征收管理规程(试行)》,许多劳动者也不知道自己已参保。在完善政策和提高宣传力度方面仍任重道远。阅读原文

湖南一医院解聘全体员工,留下的选择只有择优劳务派遣

11月1日,湖南益阳康雅医院发布公告,称因拟由市中心医院正式接管,所以需解聘全体员工。据悉,医院合并与解聘员工一事并没有经过员工讨论,通知发布前也没有提前告知。七百多名医院员工表示,劳动合同还没到期,医院单方面直接解聘令他们措手不及。此外,合并牵涉到的赔偿、分流方案和尚未支付的工资绩效都未明确,能确定的只有医院承诺的“择优进入劳动派遣”。员工们表示,自身并没有想要公立医院的编制,但拒绝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因为这意味着以前的工龄都将归零。阅读原文

外卖柜开始向骑手收服务费,每月送单成本增百元

近期,全国多地的外卖柜开始面向骑手收取服务费。以广州为例,费用在0.35元/单~0.5元/单不等,市区核心商圈的费用则在0.4元/单~0.5元/单。服务提供方认为,柜子需要费用维护和保养。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外卖柜的收费情况,且认为已支付配送费用,不该再支付外卖柜费用。受到直接影响的外卖员对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成本是增加了,但外卖柜确实能提升效率,能多接几单。”也有外卖员表示不解:“为啥给平台打工,还要给平台交钱?”阅读原文

—— 白领 ——

23岁小学教师自杀身亡,生前曾受巨大工作压力

家属称去世教师生前是很开朗的人

10月22日,河南省郑州市一23岁小学女教师跳楼身亡。死者一年前毕业于师范专业,今年8月考上教师编后,入职事发学校并担任班主任。死者生前聊天记录显示,其曾多次向家人吐槽在学校承受的压力,包括但不限于被分配非本职工作并受到严苛对待、领导当着学生面无所顾忌的批评等。在家属提供的遗书中,死者称自己 “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并提出了人生最后的诘问:“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阅读原文

—— 青年劳动者 ——

第一学历歧视困住秋招,毕业生求职门槛日益提高

今年秋招中,第一学历歧视变得更加严重,许多在考研中“上岸”的学生依然被较不理想的第一学历束缚手脚,在求职竞争中失利。毕业生集体吐槽“我只是高考没考好,却仿佛像留了案底”。随着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用人方占据显著优势地位,各种不合理要求在岗位筛选中越发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疫情后经济恢复期的环境似乎并未带来就业的春天,大量毕业生仍不知何去何从。阅读原文

03
深度与评论

I. 新周刊:57岁妈妈和36岁女儿,漂在求职市场

退休两年的张巧丽不懂互联网,缺少能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在女儿陈颖的帮助下,才能找到一些面试机会,但因年龄和有限的文化水平,最后无奈选择做一家医院实验室的保洁,这是陈颖最不愿意让母亲从事的工作,保洁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全年无休。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两年的全职主妇生活后,36岁的陈颖也决定重新进入职场。她发现,母亲的求职困境也是她的问题,女性在职场上的处境并不孤立。阅读原文

II. 上观新闻:在外卖骑手“最难的一年”,他们开始对系统说“不”

"不能惯着系统",这是骑手们的普遍共识。骑手圈有一些专有术语,如"垃圾单"和"单飞",它们描述了那些难以完成或者不划算的订单,以及没有顺路订单的情况。年轻的骑手与系统斗智斗勇,通过拒绝低效订单或投诉快递平台,他们能够保持高效率并获取更有利的订单。而中年骑手则更希望这份工作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迎的父亲在另一个外卖平台已经做了近10年的专职送餐员,配送单价很低。小迎一直建议父亲加入自己所在的平台,但父亲却舍不得离开,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那个平台的专职送餐员,更有保障。阅读原文

III. 时代周报:养老院高龄护工的挣扎,老人变多了,自己变老了,护工变少了

老人越来越多,护工变得更年长,新的年轻护工却越来越少,这是养老院普遍面临的问题。3年前,李泽茹还能够遇见一些新来的护工。然而,自2020年以后,新面孔减少了,即使有,他们也不再停留太久。根据2021年上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统计数据,年龄在50至59岁之间的护理员占了高达60.5%。与此同时,需要她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从此前的一对一变成了现在的一对十。当一个护工面对超过5名以上老人,护工与老人都会陷入两难。阅读原文

IV. 中新经纬:双11观察,“以罚代管”能换来快递好服务吗?

根据《2021年中国快递员权益保障问卷调研》,近六成快递员每月被罚200元以上,其中27.1%的快递员每月被罚200~500元,25.98%的快递员每月被罚500~2000元,还有4.35%每月被罚2000元以上。“以罚代管”这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快递公司变相剥削快递员的手段,甚至对网点、片区的罚款最终也会转嫁到快递员头上。不少人呼吁各大快递公司尽快建立较为完备的投诉审查、处理机制,并给快递网点和快递工作人员复议的机会阅读原文

V. 极昼工作室:上海「桥洞大神」,被失意打工人追随

没有工作,没有积蓄,也没有房产、汽车,甚至妻子,年过39的王吉顺“躺平”在上海郊区的高架桥下。他用柴火做饭,将日常花费降至大约30块左右,并通过直播传递他"躺平"的生活。一些粉丝称他为"桥洞大神",纷纷跟随他去高架桥下过起了相似的生活,这些人里有外卖员、临时工、货车司机,还有一些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前不久接到了不能留宿的通知后,他打算先搬进郊区的森林里,早上挖野菜,晚上下海摸鱼抓虾,过更原始的生活。阅读原文

VI. 谷雨实验室:故事讲完了,女工和她消失的时代

邬霞14岁来到深圳打工,16岁时躲在工厂宿舍的铁架床上写作。25岁时,一篇题为《打工妹痴迷言情小说,手写300万字》报道了她的事迹。39岁时,她获得深圳青年文学奖。从童年到中年,她一直住在宝安区西乡街道的一个半径不到两公里的范围内,她从一个打工妹变成了一名打工作家,进厂又离厂,结婚又离婚,如今为落户所困。在深圳这座特大城市,像邬霞这样的普通人不计其数。随着工厂越来越少,他们逐渐成为了深圳最不需要的那批人。阅读原文

VII. 十点人物志:月嫂,县城里为数不多比公务员高薪的工作

在一个人均工资仅为2000元的小县城,平均月薪超过6000元的保姆工作是一份少见的高薪职业。这份岗位虽然不需要学历、年龄,但在高收入的背后,是不断24小时轮班劳累,以及被迫与家人分离。月嫂彩霞对待孩子非常细心,常常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宝妈们都非常感激她的付出,她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身为母亲和妻子之外的价值。阅读原文

VIII. Charlotte Goodburn:成长与告别,辗转于城乡对流动儿童教育和就业的长期影响

近年来,虽然流动儿童在城市受教育的限制逐渐放宽,但是升学过程中各地方政策仍然对于非本地户籍人口做了区分,导致绝大多数流动儿童都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不得不在质量较差的民办学校就读。本文为翻译,原论文作者分别于 2008-2009 年和 2015-2016 年对在深圳读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了两轮访谈,研究了他们的求学经历和就业情况。阅读原文

04
调查与报告

  1. 拉勾招聘:《2023年程序员人群洞察报告》
  2. 广州人才集团:《2023-2024年度广东省薪酬调查报告》
  3.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报告》
  4. 中国青年报:应届求职大学生

05 工运谈
农村工业的兴起和衰落及其中的工人(二)

社队、乡镇企业的管理和其中的工人

上一期文章概括介绍了农村工业发展的情况及乡镇企业兴起的脉络。有关这其中工厂内部管理和工人情况的一手材料十分有限。结合上文的参考材料,与另外搜集的1982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在苏州布置的地方调研材料(吴县光福公社),以及北京、张家港等地的地方口述史,和一些网络材料。我们粗略描绘改制前各地区社队、乡镇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工人状况,可以从中一窥1980年代在农村集体工业较发达的地区,社队和乡镇企业的内部情况。

社队企业概况:以光福公社为例,该公社共有18个社办厂,27个队办厂,吸收了超过30%的本地劳动力,占本地产业总值76%。产品以农副产品、建筑材料、日用品为主,主要销往国内大城市,也有部分交售国家计划。在北京郊区的村镇,1980年代初期已有电机、木材、肉食品加工等等大大小小各类加工厂。这些工厂最初往往只是几个懂些生产技能的师傅带着徒弟,利用乡村提供的免费场地、设备、原料等,开始生产运营,成为后期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

工人来源:社队企业主要以本地人为主。如光福公社90%以上的生产工是本地农民家庭的劳动力,小部分来自城镇。北京郊县某木材厂一共有百余名工作人员,除去外聘引进的技术人员,工人基本都是本村村民。乡镇企业规模壮大之后,也开始吸收外乡劳动力,但仍以周边地区人员为主。

技术:厂内专业的技术人员极少,初期大都是靠长期生产实践中自学摸索的土技术员。青年职工希望学习文化技术的热情比较高,一些厂开办了学习班,但仍满足不了职工和生产的需要。当时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些企业会聘请国营工厂的技术人员在休息日来指导生产,教授技能。由于乡镇企业求贤若渴的状态,这些技术人员也很愿意能够一边挣外快一边实现个人价值。据称上海当年有4-5万这样的“周末工程师”。

管理:当时社队企业的管理人员,除了村干部,也有从平时的劳动生产里发现的各种有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头脑灵活的人。企业管理往往身兼数职。一个被调去大队仪器厂做厂长的数学老师曾回忆说:“从生产到业务,再到管理员工,都得自己全权负责。压力还是挺大的,真的是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着厂子的发展。”

职工纪律方面来说,相对容易管理。除了是本地人,互相熟悉的原因外,光福公社的报告里分析说,也是因为没有铁饭碗,工人表现不好会被除名回家务农。而且与务农比较,在工厂里收入和生产条件都更好些,因此职工更为珍惜工作机会。北京地区有句民谣“一年干一年超,三天不干直了腰”,也是指在生产队工作拿不到钱,还不如去做手艺当小工,能挣点零花。这说明工业生产对于村民经济生活改善的重要性,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说明,乡镇企业甚至之前的社队工厂里,管理层掌握生杀大权,工人除了做工,对生产经营,工作保障都没有实际的权力,可以算是半雇佣状态了。

企业利润:1990年代乡镇企业改制前,在集体所有的企业里,按制度企业的利润不进管理者的个人腰包,除了留有一部分做企业扩大生产,相当一部分利润会上交集体使用,用来提供职工、村民福利,以及本地农业建设、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集体事业方面的支出。也有实际上私人经营的工厂,则是村里帮助引进企业技术,提供场地,收取分成。由于工厂收入以及对乡村建设的带动,可以看到,在农村工业较发达的地方,村民们对生活改善的情况普遍表示满意。很多家庭盖房,购置家电家具等。

工人思想状态: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从领导到工人,生产的目的是集体利益,制度上不允许管理或是工人利用集体财产谋取私利。工人的生活因为工作有所改善,加上一些勤奋正直的管理者带动,生产热情也很高,会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已经开始“向钱看”,更为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管理层贪污盗窃、经济犯罪的现象屡禁不绝。工人则是学了技术就走,哪里挣钱多去哪里。虽然和国企里类似,也会有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但很形式化,领导主要忙着做销售,找工厂出路。

参考资料

  1. 《吴县光福公社社队工业职工队伍的状况》
  2. 平房口述史
  3. 口述历史系列
  4. 故事丨 “星期天工程师”的特殊力量

作者:欢欢

06
法律与维权

维权指南:外卖骑手交通事故处理指南

这是微信公众号“五年四班劳动委员”整理的一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处理指南,内容堪称网络上最全面。文章涵盖报警和呼救、伤员简易处理、证据收集与固定、申报保险、定责、调解协商、定损及赔偿等近10个主题内容,并且都附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对于帮助一线骑手减少交通事故中的损失有相当帮助。阅读原文

07
资源推荐

刊物:《新工人文学》

皮村文学小组是由皮村“工友之家”公益机构创建的,由一群爱好文学的“新工人”组成的文学兴趣小组。而《新工人文学》,则是由皮村文学小组创办的一份文学类电子双月刊,旨在用文学的形式为新工人群体发声。《新工人文学》的选材广泛,从工厂、矿山、公路到超市商店,囊括了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正如张之愚在创刊期的卷首语所言,新工人文学的“新”有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有过新工人生活经验的作者作为创作主体,二是批判意识,对工人的身份有某种自觉,认同“劳动者创造世界”的理念,对现代、工业等文明有所反思和批判;三是未来视野,追求一个更加平等、公平的现代世界或人类文明。《新工人文学》截止目前已经出版了二十八期,让新时代的劳动者拥有了能够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空间,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工人境遇的重要文学见证。

最新期下载

08
图片故事

小学老师不堪工作压力跳楼的悲剧发生后,教育系统本应检查自己的问题,给一线教师们更好的劳动环境。然而现实是,这一切又被认定为了教师心理问题。一线教师们本来就工作如山,现在还加上了心理培训和无穷尽的开会。头痛砸头、脚痛砸脚。

“除夕不放假”堪称近期最匪夷所思事件,阴谋论层出不穷,流言漫天飞。有网友甚至戏称这是为了复活年兽。

09
劳动碎语

最直接感受到的,是一种窒息感。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于明亮需要一刻不停地说话,否则观众们会觉得无聊。前几个小时还好,输出到第五个小时,他的大脑会开始缺氧。如果直播间的观众多一些,他还能够强行忽略这种不适感,继续说上几个钟头,但如果观众少,于明亮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时间的停滞感在此时无限放大。结束直播的那一刻,眩晕感会瞬间冲上大脑。

来自《放弃主播梦想的年轻人,选择去做外卖骑手

林婵回忆,前两年,曾有人试图将代送行业规范化,成立公司把代送阿姨统一组织起来,由专人负责收外卖,并分配给代送阿姨。但很快就因为无力承担每个小时20元的佣金而倒闭。“我们自己一个小时都赚不了这么多,玩不转的。”在林婵眼中,代送阿姨是在薄利里面挤油水,并没有多少获利空间,赚的是辛苦钱。送完最后一趟,林婵已没时间吃午饭,转身拿起扫把、投入到大厦的保洁工作。

来自《华强北的“代送阿姨”:月入过万是神话,在内卷的外卖行业里挤“搞钱”空间

社会对成人的评判标准好像就是这样,没赚到钱就是没本事,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回到老家啃老,就是妥协认输、失败者,人们只看结果。

来自《第一批回老家过年的深圳人,已到位

韩玉发跟我说,最近活不好找,要么就是进厂分拣快递,那个活他也不愿意干,干了两天就出来了。即便活难找,我发现这里的人宁愿每天只吃一顿饭,也不愿意接受一个廉价的活。有一天下午,我们在路口看见一个招工方,以150元一天的价格雇佣水泥搬运工,当时周围的人都在笑,虽然当天他们所有人都没找到活,也没有人愿意去干如此廉价的工作。

来自《她拍下北漂日结工的24小时:在厄运中,等一个机会


本期小报周期(2023/10/24- 2023/11/06)

撰稿:Xay、索修、马乙己、伊甸、非洲大蜗牛、欢欢

编辑:非洲大蜗牛

在最后

以上是第31期工劳小报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本期小报pdf版,欢迎传播分享
真假“五天八小时”|工劳小报 #31_compressed.pdf • 3 MB
小报材料收集与编辑均由志愿者协力完成,如果你也愿意加入参与贡献,请回覆这封信并注明“申请志愿者“!
工劳小报|工劳快讯 © 2023 – Unsubscribe
Powered by Ghost
 

退役运动员难找出路|工劳小报 #30

退役运动员难找出路|工劳小报 #30 01 本期重点 退役运动员难找出路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人们通过手机与网络观赏到了各国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靓眼表现,只要是刷到运动健儿的视频,下方的评论点赞都很多。然而,我们在网络媒体上看见的运动员,都是实力与运气并存的佼佼者,还有许多没有拿到奖牌,甚至没有站上赛场的普通运动员们,他们的结局往往是大家看不见的。 一般认为,运动员是社会中的少数,但这个群体的真实人数可能超过我们想象。据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数据,我国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约有3000至4000名运动员退役。但实际上,各地专业队的运动员人数是远远超出这个数字的,估算可能达到50万人左右。因为人数众多的市队培训运动员没有被计算在内。 我们国家有293个地级市各项目市队,平均每队40多名运动员(每个项目都有青年组、少年组、男子组、女子组,重竞技项目中还会额外分重量级,队内人数会更多)。这个数字再加上33个省级队,平均每队每项目有20-30个人,而奥运项目则总共有28个。这样算下来,市队和省队的奥运项目运动员起码达到50万人。 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在小学或初中就开始运动生涯。这些运动员中,有已经打开知名度的奥运冠军、世
 
退役运动员难找出路|工劳小报 #30
By 蒋编辑 – 26 Oct 2023 – View online →

01 本期重点
退役运动员难找出路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人们通过手机与网络观赏到了各国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靓眼表现,只要是刷到运动健儿的视频,下方的评论点赞都很多。然而,我们在网络媒体上看见的运动员,都是实力与运气并存的佼佼者,还有许多没有拿到奖牌,甚至没有站上赛场的普通运动员们,他们的结局往往是大家看不见的。

一般认为,运动员是社会中的少数,但这个群体的真实人数可能超过我们想象。据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数据,我国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约有3000至4000名运动员退役。但实际上,各地专业队的运动员人数是远远超出这个数字的,估算可能达到50万人左右。因为人数众多的市队培训运动员没有被计算在内。

我们国家有293个地级市各项目市队,平均每队40多名运动员(每个项目都有青年组、少年组、男子组、女子组,重竞技项目中还会额外分重量级,队内人数会更多)。这个数字再加上33个省级队,平均每队每项目有20-30个人,而奥运项目则总共有28个。这样算下来,市队和省队的奥运项目运动员起码达到50万人。

遵义运动员选拔

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在小学或初中就开始运动生涯。这些运动员中,有已经打开知名度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同时也有很多“无名之辈”,他们可能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训练了4年或更久,大部分却在20-30岁年龄(部分项目如体操运动员可能退役时年龄更小)就要面临重新出发的问题,他们的运动员生涯只有4年或8年。

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要退役,是因为各地体育局对专业队伍的指标是拿奖牌。而主要奖牌来源全运会和省运会为四年一届。如果一位运动员训练了四年参赛却没有拿到奖牌,会面临两种情况:有提升空间的人会被允许留队再练四年等待下一次比赛,没有提升空间的人也许直接就被宣告结束运动生涯。

许多运动员加入市队,开始运动生涯时是小学或初高中阶段的孩子。退役时,已经落下四年或八年的学业的他们很难再正常回归学校读书。即使有机会回到学校,成绩往往也落后于大部分同学,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运动员学历都非常低的原因。而运动员一旦离开专业队,他们所刻苦训练多年的技术在社会上缺乏发展性和应用空间,再加上学历普遍较低,因此找工作往往处处碰壁。

我们有幸采访到国内某市射击运动项目多位专业运动员,了解在2010年到2018年该市队退役的部分运动员现况。该市专业队一共有近50人,大部分人都在小学五至六年级、初一时被选拔或者报名加入射击队。如前文所述,在最多2次省运会没有拿到名次后,他们中大部分人就退役了。退役时大部分人都训练了8年以上,部分运动员在省级比赛得名后参加过全国比赛。

在他们中,无人进入大学念书,大部分人最高学历停留在只有体校或中专,只有小部分人是进入了体育类的大专。这样的学历在就业市场中没有竞争力可言。在我们联系到的近30位退役运动员中,无人现从事与运动相关的行业。最接近的是健身教练,但也与其运动项目无关。其余退役的人从事工作包括:在小额贷款公司做业务员、在大学城做餐饮、在商场做运营。这些运动员中也并没有人获得来自当地教体局的“安置费”或是受到就业上的协助。一份2017年对全国退役运动员的调查也发现,17.72%的退役运动员处于无收入状态,43.67%运动员收入连每月3000元都不到。

除此之外,运动伤病也困扰着许多运动员。由于在身体发育同时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所以很容易留下伤残,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创伤。在举重、拳击、摔跤等重竞技项目中,这个问题更严重。绝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无法进入白领行业,大多数在服务业工作,仍然需要大量的体力付出,这些伤病也给他们的发展增加了另一层阻碍。近期国内没有对运动员伤病做完整的统计调查,体育总局的上一次调查在2007年,当时发现3800名运动员中有重伤的已达25.2%,有7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伤害,比例非常高,受伤病影响后续工作生活绝非个案。

数十万“普通”的运动员,也许因为运气和天赋不足,有些人没有拿到过值得骄傲的奖牌,有些人甚至都没有登上赛场的机会,但他们所付出的时间,他们所挥洒的汗水,确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而当他们退役走向社会、与生活做对手时,往往只有无助与迷茫。

02
工人动态

—— 工厂工地 ——

被拖欠数万元工资,水电工胜诉迄今一年却拿不到钱

2021年8月工程完工后,水电工李先生等数十名装修工人就一直被青海深度空间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拖欠工资,仅李先生一人就高达54800元。多次索要无果后,李先生决定寻求法律援助,于去年8月胜诉并申请强制执行。但因被执行人将名下的财产进行了转移,李先生等人还是拿不回工资。10月17日,长安区人民法院回应说,只要钱没有要回来,还会继续执行。阅读原文

失踪2个月后,昆明一位货车司机死在车内

10月3日,在昆明的一家停车场,年仅41岁的司机郝玉柱的遗体在所驾驶的货车上被发现。根据警方调查,他的死亡时间很可能在9月中旬郝玉柱曾拥有自己的翻斗货车,但因为债务又不得以将其低价卖出。这几年运输行业的运费降低、油价上涨、货源难找,导致他到今年已经难以偿还贷款。认识的人认为郝玉柱是累死的。阅读原文

失业者露宿的广州市大德路遭安装护栏

10月13日,有人爆料广州市大德路的台阶遭安装护栏,明显是为了禁止街头露宿者在此休息。大德路一直是失业的打工者们露宿的地方。深夜,人们聚集在银行门口,不知道今晚该怎么度过。阅读原文

—— 服务业 ——

广东佛山一机关大院招聘女保洁员,要求35岁以下引发质疑

10月9日,广东佛山市南庄镇机关事务所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其中保洁岗位要求35岁以下女性引发质疑。近年来,各行各业的年龄歧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35岁正处而立之年,却被限制考公,面临失业等。10月17日,有关部门称之前招聘公告中招聘条件设置考虑不周,因此对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进行更正。最新发布的保洁岗位,已经删除了身高和年龄的要求。阅读原文

昆明地铁自5月开始持续欠薪,新线路仍在建设

5月起,有员工反映昆明地铁一直没有发放工资,五险一金、餐补和绩效等也从去年年底开始拖欠。今年8月初,在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全体员工5200多人的大群里,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全体员工:“因贷款资金未到位,工资仍无法发放,请大家耐心等待”。2022年,昆明轨交运营成本约15.59亿元,亏损9.30亿元。虽然昆明轨交亏损严重,但昆明市仍在新建2号线二期等高成本地铁工程。阅读原文

黑龙江绥化庆安县美团骑手疑似罢工

10月20日至22日,黑龙江绥化庆安县有不少关于当地美团骑手罢工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内,约50位美团骑手聚集于商业街区游行、集会抗议,但视频音质较差,无法确认骑手诉求。有消息称骑手是在抗议平台利用虚假账号(以此稀释单号)来剥削骑手。另外也有当地商家发布视频表示美团等待时间过长,没有骑手送订单。阅读原文

—— 白领 ——

广东某医院医生称全院职工2000多人一线医生仅129人,引发共鸣

9月中,广东某医院一名医生发文称,整个医院2000多职工,临床一线医生只有129人,每天身心疲惫,最终选择离职。这篇博文立刻引起了很多的共鸣。在一些医院,行政后勤人员要比医生多出一半。一位三甲医院行政人员坦言,有些行政后勤人员有职称、工龄长、职位高,他们拿的工资比一些临床医生还要高。减少不必要行政后勤的编制,通过多招医生给一线医生减负是当务之急。阅读原文

97名设计师离职后被公司起诉,二审改判

2月起,设计师杨先生发现自己的工资大幅下降,2、3月工资分别只有1190.6元和631.98元。于是包括他在内的多位员工申请离职,但中衡卓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却以员工离职未交接工作和归还电脑为由,将他们告上了法庭。设计师们提起上诉,终于在9月25日,二审法院以公司伪造证据为由驳回了中衡卓创的全部诉讼请求。阅读原文

湖南多地展开清退编外人员工作

今年5月以来,湖南多地开始清退编外人员。临澧县2个月共清退编外用工163人,节约财政资金200万元以上。截至9月20日,永州道县全县共有1038名被清退编外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湘潭县4月份出台的清退计划显示,将在2023年年底前将全县卫健、教育系统各清退500人。阅读原文

—— 青年劳动者 ——

河北一高校“强制”学生集中实习春节不放假

10月13日,河北体育学院冰雪运动系学生向媒体爆料,称该校今年“强制”要求学生参加集中实习,春节可能不放假。集中实习的学生可能会被分配到各地与学校有合作的单位,从事滑雪指导员、雪场救援队、前台、雪具租赁、售票等多种岗位。学生称这些岗位工资低,吃饭和休息时间没有保障。如果学生拒绝参与集中实习还可能被给予处分。 阅读原文

—— 其它 ——

高校军训被指表演武警和讨薪民工对抗

10月初,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军训表演中,由大学生扮演的身着迷彩服的“武警”和身着便装“讨薪农民工”在操场上激烈对抗,后者不时向对方抛掷物品,其中有人戴着黑头套,有人举牌“欠债还钱”。最终,身着便装的队伍被控制“扭送”出场。近年来,官方屡次将农民工讨薪行为污名化,“恶意讨薪”“非法讨薪”的说法甚嚣尘上。阅读原文

03
深度与评论

I. 田雅馨:麻岭——日结大神的“流放地”,抑或“救济所”?

一部《三和人才市场》的纪录片火了之后,北京马驹桥、上海车墩……日结大神的“基地”也逐步被人知晓。在武汉城市边缘也形成了类似的大神“基地”。在文中,作者聚焦“基地”中的“80后”光棍、三无人员、负债群体,关注到他们在劳务和“兔子”的层层盘剥下过着“活死人”般的“流浪”生活。工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来到麻岭,最后在社会管理的缺失和精神价值的匮乏下,大多人会深陷“流放地”。阅读原文

II. 贞观:西安半坡天桥下的日结女性,打工30年,直到再也干不动

西安半坡天桥积聚着等待工作的日结工人,这里是西安的日结“基地”。在日结工人中,女性是经常被忽视的群体,她们很多时候都在人群边缘时刻等待机会。逐渐年长的她们为家庭为孩子为养老,在看似自由的“救济所”相互竞争,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家庭。她们和没有家庭、“没有上进动力”、麻木的“麻岭”大神截然不同,但乐观、坚强的态度也无法改变注定如落叶飘零的生活,“飘来飘去,人在哪里,劳力就用在了哪里”,身不由己。阅读原文

III. 红星新闻:一个代驾司机之死,熬夜接7单后,他猝死在儿子出生前一周

市场波动、经济乏力导致的破产、失业充实了零工劳动力市场,也把人赶向网约车、代驾、外卖等行业。吴庆成在养殖生意破产之后外出打工,工作十小时、深夜频繁接单直到2022年倒在了深夜代驾的路上,在去世八小时之后仍有代驾订单推送。亲属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认定劳动强度过大导致猝死,涉事企业则以未在驾驶状态、能自主选择休息时间为由拒绝赔偿。可是,在北风中飘零的落叶、时代洪流前的普通劳动者又有多少自主选择?阅读原文

IV. 南方周末:“不是我不够努力”,被清退的编外人员,如何过难关

经济下行不只是普通劳动者感受到压力。目前政府再次提出“精减编制”的计划以缓解财政压力。曾为应对高强度、高风险医疗挑战而快速膨胀的编外护士,成为了清退计划首当其冲的群体。下岗的他们再就业碰壁,深陷自我怀疑、抑郁,他们还会被质问“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有没有认真工作”“为什么29岁还在找工作”;同样也是他们,流入零工市场成为服务员、洗碗工,七点起床备考,一天打两份工,晚上十二点下班继续备考。似乎只有劳动者被迫吞下经济疲软的苦果。阅读原文

V. 中国劳工通讯:视频平台上的中国工人,在流水线上、公路上、矿井下自我展现的日常

时代发展的一个好处是更多人群可以被听到,例如女性日结工人、流水线工人、女性货车司机、矿工等。有时总觉得已经够了解工人,他们最后还是会让人意外:流水线工人原本的愿望不是跑路而是跑马拉松;女性只有货车司机人数的2%,却占“网红”货车司机博主的70%;井下的工人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如今,工人还借助视频揭露公司内幕,鼓舞更多的线下团结行动,这比起爆火的纪录片和被听到,可能才是他们最亟需的。阅读原文

VI. 了不起的广州公众号:广州康鹭,30万个踩缝纫机的人生

在资本主义下,社会的发展也不总是带来好处。在政府的产业升级的规划下,康鹭片区三十万的制衣业人和他们的工厂将要被淘汰。康鹭巨大的劳工需求、丰厚的收入、小蛮腰下都市生活的魅力吸引着各地的人。但生活在别处,反正不在康鹭。每晚上广州塔熄灯后,康鹭灯火通明的内部挤满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的孤独工人,他们也只有赚够房租之后才能开始享受都市的生活。面对新的变化,希望三十万的工人有更值得的生活。阅读原文

VII. 澎湃:保安之死

在连续工作204天后,48岁的保安赵伟猝死于出租屋。他平时是个爱记录生活的人,自拍、工作琐碎、执勤室的狗,也记录下了执勤室里39℃、41℃的高温。在猝死后,公司指出保安有冠心病,猝死与工作无关,更辩称执勤室有空调环境比车间好,只愿给出总共10.5万元的赔偿。极端高温频发,微薄的高温补贴无法弥补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车间工人、户外劳动者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值得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阅读原文

VIII. HOPE学堂:职校生说|《历史》《无题》《流水线上的月光》

本期的最后一篇深度与评论,让我们一起关注职校生们的文学世界。文中的三首诗均来自职校生的投稿,在诗中他们表达自己的迷惘、抑郁和不满。“稚嫩的候鸟”看不清云雾笼罩下的来路。英雄人物俱往矣,在云雾中只瞥见人的“色受想行识”,只留下默默无名的人用血汗铸就向前的诗;吊机不知转向何方,而“我不知道我该走哪条路”,想在繁杂的世间选择最美的路,但看到忙碌的人不禁怀疑到底是“人养活了灯还是灯养活了人”,不由的变得沉重;在一个夜晚,有人倒下“与月光一同睡去”。讽刺的是,简单的过劳死成为了“基础疾病”,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在流水线,没有声响。阅读原文

04
调查与报告

  1. 智联招聘:《2023年三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
  2.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
  3. 六省份发布2023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4. 中国劳工观察:《昆山昌硕厂劳动调查报告
  5. 前程无忧:《2023年第三季度薪酬调研报告》
  6. 58同城:《国庆黄金周相关行业就业大数据》
  7. 猎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
  8. 智联招聘:《2023年三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
  9. 58同城:《2023年三季度人才流动报告》
  10. Just So Soul研究院:《00后洞察报告
  11.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报告》

05 工运谈
农村工业的兴起和衰落及其中的工人(一)

改革开放后,在由公有制计划经济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村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探路计划外商品市场的作用。随之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形成了一批更为适应自由市场的企业管理者和农村工人。在这个背景下长出的农村劳动者群体,有传统农民未接触过的工业生产经验,但又不同于城市工人的大生产经验和地位。这些经历会对他们的意识和行动产生怎样的影响?乡镇企业衰落后,这些人在进入城市大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带着怎样的特点?是否可以认为乡镇企业的经验是塑造沿海私营工业部门中经营管理模式和工人状态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更多材料来理解。

社队企业发展和社队工人

我国农村工业化从1950年代便已开始,在经历了一次不算成功的发展过程后,农村集体工业在1966年重又以社队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最初的社队企业,产品以农副产品加工或者手工、日用品为主,主要供应地区周边市场,少有出口。1970年,在社队企业发展比较快的南方,如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响应政策,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经过十年的发展,1976年社队企业数量超过100万家。1978年社队企业发展到152万个,企业总产值达49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94.7%的公社和78.4%的大队都拥有自己的工业企业。全国社队企业总共有2800多万农村工人,占农村劳动力9.5%。[注1][注2]。

此阶段的社队企业仍属公有制下的集体经济性质,生产资料的获得和占有都是在集体名义下,利润分配也遵循相应原则,不被私人占有,社队工人对于自身劳动的认识和其他农活类似,是为集体利益劳作。不过,此时社队工人和城镇工人的身份、待遇存在着巨大差距,不在城镇工人的劳动保障政策之内。特别是队办企业往往以工分代替工资。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社队工人有限,因此推测他们极有可能完全将自己视为普通农民,或者有些工业生产技能但仍需种地的农民。

乡镇企业兴起

1982年起,中央一方面在农村全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政府,取消生产队改建村民委员会。至此,农村公有制基础的集体经济被正式瓦解。原有社队企业也逐渐转变为乡镇企业[注3]的管理模式。在之前社队企业积累的技术、人员、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乡镇企业得以继续发展。1984年市场化进程全面开始后,工业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价格不稳定,迫使更多农民减少了在土地上的投入,而在工业生产中找出路,因此更促进乡镇企业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到1998年,乡镇企业发展到2004万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9%,从业人员12537万人[注4][注5]。按此数据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个体规模往往不是很大,平均每个企业不到7人,大量私人企业只有2-3个人,生产特点更接近个体户或加工作坊。

根据所有权限,后期发展出的乡镇企业可以分为两大类,集体所有制企业(村办企业、乡办企业)、非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没有了社队的公有经济属性,其中村办企业主要由村干部直接掌控,乡办企业则由乡政府任命经理管理。由于生产资料的获得,产品的生产以及售卖,乡镇企业主要面对的是国家计划外的市场,实质上并无上级管控,更没有工人内部监督,因此企业管理层对于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有直接的管理权。而这个特征,也让乡镇企业成为当时由公有制计划经济转向到自由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种过渡型的生产形式。可以说,乡镇企业吃着公有制社会积攒的物质财富,长出了私有制企业的雏形骨肉。尽管除乡办企业之外,大多数乡镇企业的规模都较小,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衰落。但由于吸收过大量农业劳动力,为日后市场经济中的更具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培养了有经验的管理层和工人。在这点上,和一些农村未经工业化的国家相比,可能对后来农村迁徙到城市的工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说明:由于资料所限,关于社队、乡镇企业中工人的一手材料少之又少。难以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乡镇企业内部更详细的管理特点,管理人员、工人对于自身身份、地位的认识,对于乡镇企业的性质有何看法,对于国家政策的看法认识,等等。欢迎读者对于文中的论述提供建议以及一手材料(如调研、访谈等)。

[注1]马杰三主编:《当代中国的乡镇企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注2]韩俊《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农村经济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注3]乡镇企业的概念,这里采用潘维在《农民与市场: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中提到的:乡或村政权全部或部分所有的企业,或至少是在这两类“基层政权”庇护下运作的乡村企业。

‌‌[注4]需要注意的是,乡镇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的相关数据可靠度不是很高,数据仅可提供一个概念。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以乡村办企业为主。但1980-9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在其中参与劳动的情况,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欢欢

05
法律与维权

维权指南:劳动仲裁经验谈,历经四月最终强制执行成功

安徽合肥的一位员工“招财大喵”遭遇公司裁员、克扣工资,公司还拒绝给予劳动关系解除通知书,导致她无法领取失业保险。愤怒之后,她选择抗争索取赔偿,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她准备充分、流程清晰而取得的良好结果:过程中,她透过法律援助热线获得了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再根据法援律师的建议准备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材料后,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申请。仲裁胜利后,喵女士也依照相关法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终不仅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也顺利的拿到了应有的赔偿金。喵女士在系列视频中详细阐述了自己从申请仲裁到最终胜利的完整过程,非常值得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借鉴学习:系列视频

06
资源推荐

书籍:《问苍茫》与《那儿》

本期推荐两部曹征路的工人文学作品《问苍茫》与《那儿》:

  • 《问苍茫》聚焦于劳动合同法刚刚通过后的深圳工厂与工人,从深山走出来的工人、用完就丢的临时工制度、台资工厂大罢工、为工人发声维权的NGO……那个年代珠三角的种种与劳动相关的社会新闻事件都被融进书中。难得的是,这本书并非简单痛斥社会黑暗,而是尝试写出政府官员、资本家、工厂高管、进城工人们的生活与欲望。
  • 《那儿》则是一部短篇小说,标题“那儿”即“英特纳雄那儿”。《那儿》以讽刺的方法描写国企私有化过程中工人的抗争与失落。无法阻挡资本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尊严被重重抛下,“那儿”从革命的口号变成了寻路的迷茫。

问苍茫 那儿

07
图片故事

10月12日,深圳教育局的一场讲座上“上班最大的意义不是那点工资,而是可以锻炼心智” 来源

08
劳动碎语

我们是每八天值一次24小时夜班,早上8点到第二天8点,实际上在工作日,第二天8点是不可能下班的,因为还要查房,换药,如果第二天有固定专家门诊或者有手术安排,就得上完门诊或者做完手术才能下班。但这个其实不算什么。连续值班54小时也是常事,值完一个24小时,又派你去分院值24小时,再回来写病历排手术。那时候年轻,身体还能扛得住,每天躺在床上担心一觉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了。幸运的是每次都熬过来了。

来自《人到中年,一位三甲医院的中层医生遭遇降薪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和压力,我女儿在老家带小孩,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肯定得考虑以后的养老问题,趁现在还有力气,赚点养老本,万一以后没人管我们怎么办?

来自《年轻人涌入后,深圳高龄摆摊人被挤对的收入和出路

从四五月一直说到现在,明明已经问过我是二战不就业了,现在发双证前最后几天开始疯狂轰炸,说是学校有一个暑假的科研助理岗位,一个月千把块钱,不留校不干活,不影响应届生身份,签了刷就业率。辅导员问完,系主任又来问,最后还让导师问。

来自《进入就业“缓冲区”,超20万毕业生成为科研助理

后来,这家企业的经办人送来厚厚的一沓材料,我只看了两张照片,胃里就开始翻腾。事发现场惨不忍睹,张师傅被卷进碎石机后,连个囫囵的身体都没有留下,那些血肉模糊的人体碎片把石块都染成了红黑色。二十岁出头的我很没胆的怂了,我开始害怕意外,总觉在这世上,人就如同草芥一般脆弱。

来自《我在工伤认定办公室,看到他们被意外翻转的人生


本期小报周期(2023/09/27- 2023/10/23)

撰稿:焉识、Xay、非洲大蜗牛、欢欢、超级64

编辑:非洲大蜗牛

在最后

以上是第30期工劳小报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本期小报pdf,欢迎分享传播
退役运动员难找出路|工劳小报 #30_compressed.pdf • 3 MB

小报材料收集与编辑均由志愿者协力完成,如果你也愿意加入参与贡献,请回覆这封信并注明“申请志愿者“!
工劳小报|工劳快讯 © 2023 – Unsubscribe
Powered by Ghost
 

【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问卷分析篇

【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问卷分析篇 失业潮正在席卷青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以来全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攀升明显,于2023年6月达21.3%,远超多数国家。此后,国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该数据。有学者指出,算上非在校生的失业青年,该比例应达至46.5%。青年失业既与全球市场重整有关,也折射了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缓滞,无法为逐年累增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岗位的困境。曾经吸纳大批年轻高学历劳动力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先后历经寒冬,裁员潮一波接一波。岗位收缩很快在各个行业蔓延,劳动力供过于求,青年就业愈发艰难。年轻人曾寄望于通过升学获得体面工作、体面生活,这一寄望在经济不景气、劳动越发不稳定的当下,越来越难以兑现。 8月至9月,工劳小报对失业潮下的青年劳动状况进行调查。此前,我们已经发布了11篇毕业生的访谈整理,即【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访谈篇。本篇文章则是我们在8月3日发布的《青年劳动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一共收集到220份近3年内毕业生的有效回复。我们从期待、劳动条件、压力来源、所获得的支持等各方面分析毕业生的劳动处境,以及整理毕业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看法。主要发现摘要如下: * 问卷中的失业比例:问卷中失
 
【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问卷分析篇
By 蒋编辑 – 05 Oct 2023 – View online →

失业潮正在席卷青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以来全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攀升明显,于2023年6月达21.3%,远超多数国家。此后,国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该数据。有学者指出,算上非在校生的失业青年,该比例应达至46.5%。青年失业既与全球市场重整有关,也折射了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缓滞,无法为逐年累增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岗位的困境。曾经吸纳大批年轻高学历劳动力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先后历经寒冬,裁员潮一波接一波。岗位收缩很快在各个行业蔓延,劳动力供过于求,青年就业愈发艰难。年轻人曾寄望于通过升学获得体面工作、体面生活,这一寄望在经济不景气、劳动越发不稳定的当下,越来越难以兑现。

8月至9月,工劳小报对失业潮下的青年劳动状况进行调查。此前,我们已经发布了11篇毕业生的访谈整理,即【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访谈篇。本篇文章则是我们在8月3日发布的《青年劳动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一共收集到220份近3年内毕业生的有效回复。我们从期待、劳动条件、压力来源、所获得的支持等各方面分析毕业生的劳动处境,以及整理毕业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看法。主要发现摘要如下:

  • 问卷中的失业比例:问卷中失业者比例(18%)与此前的统计局发布的调查失业率数据和学者计算结果相近。
  • 受访者期待:期待去外企工作的人最多(32.7%),期望在民营企业上班的毕业生最少,只有12位,仅占5%。此比例分布反映出受访者对于民企劳动条件的不满。地区部分,大型城市是毕业生们的首选,回到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并不被大部分毕业生偏好。对于劳动条件,大部分毕业生并不希望在职场进入高强度竞争,一份普通的8小时、甚至更轻松的8小时以下工作为大部分人的期待。
  • 升学选择:本科毕业生有较高比例选择升学考研(33%)有关,数字为各学历最高。不过另一方面,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仍在找工作的比例也为各学历最高(22%),这意味着学历提升对进入就业市场的帮助有限。
  • 职业教育低收入:高职毕业生遇到的薪资问题最严重,已工作的受访者实际平均月薪4136元比平均预期月薪5000元低了17.28%,连研究生学历者(8591元)的一半都不到。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仍处于底层。
  • 民企加班严重:平均每日工作9小时及以上时间者大多是民企劳动者,所有平均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的受访者都在民企。此外,高工时与高工资之间的关系并不被支持。行业、城市对于工资的影响可能比工时更大。
  • 工作满意度:在外企工作者满意者比例最高。民企受访者过半数都表达了不同程度对当前工作的不满意(54.76%)。国企受访者的分布呈现分化,既有最高比例的14.29%认为工作“非常不符合期待”,但同时也有同等比例的“非常符合期待”。近两年毕业生千军万马报考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身在其中的人也有相当比例的不满意者(41.17%)。这表明对于不少青年劳动者来说,体制内工作也并非理想的劳动环境。
  • 找工作时间拉长:近三年来,新毕业生的找工作时间都要高于上一年度。2023届毕业生中目前找到工作的人平均也花费了79.4天,比上一年度毕业生增加接近10天。找工作所需时间拉长,这也会提高求职的成本。
  • 求职困难:目前失业状态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并非是消极不找工作,其中超过半数人都在至少4个月前开始投简历,但仍无所获。
  • 竞争压力大:大部分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受到来自就业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和家庭经济的内部压力的双重压力。而其中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更为严重,是绝大部分受访者的压力来源,94%的受访者都认为求职中的竞争压力偏大,其中36%的人感受到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 外界协助不足:大部分毕业生仍然只能靠个人在就业市场中竞争。认为学校提供有效协助的受访者占14.6%,认为家庭提供有效协助的毕业生占22%,而各协助来源中当地政府的协助缺位最严重,认为当地政府提供有效协助的仅5.9%。
  • 就业率造假:59%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曾以各类不合理手段提升就业率(例如要求未就业学生签灵活就业协议等)
  • 青年失业率高与经济不景气和劳动条件差有关:最多人归因于“整体经济不景气”(190人,86.4%),其它依次为“公司给出的劳动条件糟糕,导致毕业生不愿轻易投入”(150人,68.2%)、“三年疫情及封控政策导致”(136人,61.8%)、“高等教育扩招,导致毕业生过多”(125人,56.8%)
  • 政府部门应为青年失业负主要责任:81%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应为青年失业率升高负担主要责任。本文末尾展示了部分填写者对于青年失业问题的详细看法。

一、受访者基本分布

移除身份不符的受访者后,我们共获得了220名2021-2024年毕业生的有效填答结果,其中近两年(2022-2023)毕业学生的填答者为133人,占总样本的60.45%。性别部分,除去22位不愿意透露性别的受访者外,一共有136位男性,62位女性毕业生参与了本次调查(下图)。受访者性别比例不平衡,男性比例远大于女性,表示本次访谈中可能存在女性受访者经验未得到充分体现的问题。

学历部分,受访者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多数(下图)。受访者的学历分布明显偏重于一般教育系统,来自职业教育体系的受访者数量较少。

二、受访者目前状态

关于受访毕业生们的目前状态(下图):

  • 97人表示他们正在工作,或已经拿到了入职offer(包括全职,兼职,创业、自雇或灵活就业)
  • 56名受访者选择继续升学或者正在准备考研中
  • 37名受访者表示自己正在寻找工作
  • 14名受访者正在准备事业编和公务员的考试
  • 13名同学仍在课程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将求职者当作失业状态,那么问卷填答者中的失业率约为18%(正在学校课程学习以及退出就业市场的人数不算入分母)。但如果将准备考公(编)和考研的学生纳入失业的范畴(相当一部分人将考试和深造作为延迟就业的方式 ),那么失业者比率约为52%,远高于一般计算标准下的失业率。

诚然,本次问卷调查并非分层抽样调查,这些数据不能代表当前毕业生中的失业人数。但问卷中失业者比例与此前的统计局发布的调查失业率数据和学者计算结果相近,这表示本次问卷调查的填答者分布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不同学历的分布(中职因数量过少而忽略)来看,本科生毕业生的在职比例最低,仅44%(下图),高职和研究生毕业生的在职比例分别为57%和61%。其原因可能并非是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中不受欢迎,而是与本科毕业生有较高比例选择升学考研(33%)有关,比例为各学历最高。不过,另一方面,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仍在找工作的比例高达22%,这意味着学历提升恐怕无法对进入就业市场提供太多帮助。

至于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考研的原因(下图),调查结果中“寻求更多发展可能性”、“个人理想”、“求职就业困难”分别是前三大原因。这说明当前就业困难问题确实对于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有影响,但毕业生出于个人发展、个人理想原因选择升学的情况也不应该被忽略。

三、对于工作、劳动条件的期待

关于毕业生们最青睐的工作单位类型(下图):

  • 在220名受访者中,有72位毕业生最期望在外企就业
  • 有24人更倾向于选择创业、自雇或灵活就业
  • 分别有23人和19人分别更向往在事业单位和政府行政机关供职
  • 有17位毕业生热衷在国有企业工作
  • 最期望在民营企业上班的毕业生最少,只有12位,仅占5%
  • 有53位毕业生对就业的单位类型没有特别偏好

结合后续结果中大部分已工作毕业生都在民企工作的现象,此比例分布反映出受访者对于民企的不满。

关于最受毕业生期待的工作城市(下图):

  • 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约占全部受访者的43%(93人)
  • 其次是省会及其他一二线城市,占比约为29%(63人),两者合计占72%
  • 再次是三四线及以下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
  • 有15%的毕业生并不特别在意在哪里工作

结果表明,大型城市是毕业生们的首选,回到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并不被大部分毕业生偏好。

接下来,我们请受访者假设自己为今年(2023年)刚毕业的学生,根据自己毕业时的条件(学历、专业等)预期合理月薪,结果如下图。期望薪资的中位数落在6000-7000元的区间。其中有23位受访者期待的合理月薪高达12000元以上,查看问卷结果后,我们发现这23位受访者中有11位已经就业,都位于通讯、电气、机器人、互联网等热门行业,并且23位填写此选项的受访者中有16位透露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其中11位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高消费的一线城市。结合其所在城市和行业,期望获得高收入并非不合理。

各个学历毕业生所期望的合理月薪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学历提升,毕业生们的期望薪资的分布也有显著的提升:

  • 高职毕业生期望月薪中位数为4000-5000
  • 本科毕业生期望月薪中位数为7000-8000
  • 研究生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分布更分散,中位数在8000-9000。

关于毕业生理想的工作日工时(下图):

  • 绝大部分人(149人,占68%)期待每日8小时的工作制
  • 有56人希望可以找到每日工时小于8小时的工作
  • 有8位受访者希望可以每天工作9个小时
  • 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及以上。

这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并不希望在职场进入高强度竞争,一份普通的8小时、甚至更轻松的8小时以下工作为大部分人的期待。

四、已就业毕业生的劳动状况

96名已经拥有正式工作的受访者回答了工作单位的类型(下图):民企作为毕业生最大的吸收源地,吸纳了样本中约44%的毕业生,接下来分别为国有企业、创业、自雇或灵活就业、事业编、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工作单位类型的分布与毕业生的期望差距较大——在已工作的受访者当中,有32%的人其实最想在外企工作,占比最高;而最想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只有5人。实际状况与毕业生预期相反。

关于各种单位类型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下图),考虑到在民企以及国企工作的毕业生样本数量相对较多,其数值分布相对合理,而样本较少的其他单位毕业生薪资水平数值分布散乱,故此处只对民企以及国企工作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分析:

  • 在民营企业工作毕业生的中位数工资区间为6000-7000元,月薪为5000-6000元的民企毕业生数量最多,且民企的薪资差异较大,有17%的人月薪超过1.2万。其中,民企的高薪(月薪超过1万)人群全部由本科生(7位)和硕士生(5位)构成,多是位于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且主要是互联网等高收入行业。
  • 国有企业毕业生的薪资分布较为特别,无人月薪在5000-6000元,填答者薪资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和6000-9000元,中间存在断层。我们推测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可能与国企的薪资结构或正式工与外包/派遣工的区分有关,低薪区段5000元以下范围中有4位是派遣员工。
  • 此外,虽然本调查中在外企工作的毕业生人数稀少,但给予的薪资最高,6人中有4人月薪超过12000元。

接下来,我们比较了受访者实际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与企业的关系(下图)。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劳动者随工作时间轴(x轴)向右偏移比例越来越低,大部分人都享有小于等于9小时的工作制。外企存在一定加班现象,有2位平均每日工时为10小时。民企的加班情况最为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到,9小时及以上工作时间者大多是民企劳动者,所有平均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的受访者都在民企。虽然在之前的图表中,不少民企工作者的工资高于国企,但其中相当部分是以高工时换来的。

下面,我们比较工资与实际每日工作时长的关系(下图及下表),以月薪9000元和5000原将收入区分为高工资、中等工资和低工资。可以看到中等工资者的无加班人数(8小时及以下)比例最高,高工资者中高工时者比例为三组中最高。但是工作时间与月薪并非呈现典型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高工资者中仍有约39%的受访者工时在8小时及以下。另一方面,低薪者中也有不少人工时达到9小时及以上,在每天工作9小时的人群中,62%的毕业生月薪不过6000。

我们尝试计算统计学的相关性检验,发现高工资与高工时之间的关系并不被支持。行业、城市对于工资的影响可能比工时更大。

因此,相较于高工资的人群,低工资并不一定等同于更清闲的工作,相当部分劳动者在一个事多钱少的劳动环境中。考虑到调查结果里外企没有极端加班且提供更为优越的工资,毕业生们在期待调查中厌恶民企、青睐外企的现象就可以解释了。

接下来,我们比较实际与期望工资差值(下图)。该图表明显左偏,约有一半的毕业生(52.9%)实际所获薪资低于自己的期待,实际工资高于自己期待的受访者仅16.5%。这表示在毕业生的主观视角内,低薪情况也非常严重。

更进一步,按学历分析实际与期望工资(下图),高职、本科以及研究生的毕业生的平均实际薪资都低于预期薪资,三者分别相差864元、618元、750元。此外,我们也统计了各学历填答者中有多少比例的人拿到工资低于预期,这一部分各教育类别几乎一致,高职、本科及研究生分别有54.5%、50%、54.9%的填答者工资低于预期。

此结果表明,工资收入低于预期并非是某个学历毕业生的特定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高职毕业生在这部分遇到的问题最严重,实际平均月薪4136元比预期月薪5000元低了17.28%,连研究生学历者的一半都不到。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仍处于底层。

问及总体而言这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下图):

  • 53%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前的工作满意(比较符合期待或非常符合)
  • 47%不满意当前的工作(比较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期待)

而下图展现了不同工作单位类别的满意度分布:

  • 其中外企满意者(选择符合或非常符合)比例最高
  • 民企受访者过半数都选择了不满意选项,没有人选择非常符合期待
  • 国企受访者的分布呈现分化,既有最高比例的14.29%“非常不符合期待”,但同时也有同等比例的“非常符合期待”。
  • 近两年毕业生千军万马报考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也有相当比例的不满意者(总计41.17%)这表明对于不少青年劳动者来说,体制内工作也并非理想的劳动环境。

下图是找到工作的受访者们当初的找工作时间。如果我们认为3个月是相对合理的找工作最长时间,那么其中约71.8%的毕业生符合此时间范围。而剩下的28.2%毕业生则花费了更长的时间,甚至约有16%的毕业生超过半年时间才找到工作。

如果我们分别计算各年度毕业生找到当前工作平均所花费的时间(下图),可以看到近三年来,新毕业生的找工作时间都要高于上一年度。2023届毕业生中目前找到工作的人平均也花费了79.4天,比上一年度毕业生增加接近10天(考虑到2022届毕业生此时的工作也大多为第一份工作)。青年失业率升高不仅表现在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增加,也表现在找工作所需时间拉长,这也会提高求职的成本。

五、仍在找工作的毕业生状况

紧接上文,前一段落处理的是已经找到工作的受访者花费的时间,下面则是还在找工作的受访者已经花费的时间分布(下图):

  • 在36名正在寻找工作的毕业生中,17人(47%)已经在就业市场上奔波了半年以上而无果
  • 还有5位(14%)受访者已经花了至少4~5个月的时间求职
  • 其它求职者中,有8位(22.2%)找工作时间小于1个月,考虑到问卷发布时已经是8月份,这些受访者可能本来就对于投入就业市场态度消极

此结果表明目前失业状态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并非是消极不找工作,其中超过半数人都在至少4个月前开始投简历,但长期尝试仍然遇到困难。

毕业生在求职阶段面临的多种压力,我们调查的包括竞争压力和家庭经济压力两部分(下图):

  • 对于竞争压力,94%的受访者都认为求职中的竞争压力偏大,其中36%的人感受到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 对于家庭经济压力,有58%的求职毕业生认为家庭的经济压力偏大,其中22%的毕业生认为家庭经济压力非常大。

这表明,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受到来自就业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和家庭经济的内部压力的双重压力,而其中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更为严重,是绝大部分受访者的压力来源。

六、受到外界的协助

在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毕业生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抑或是能获得来自外界的协助呢?我们区分学校、家庭、当地政府三个方面调查是否曾提供受访毕业生协助以及在毕业生眼中协助是否有效(下图)。结果显示:

  • 76%的毕业生所属学校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协助,但是仅14.6%被受访者认为有效果。
  • 53%毕业生所在家庭提供了就业协助,22%提供了被认为有效果的帮助,家庭帮助的有效比例为三方中最高。但也有47%的毕业生未获得任何来自家庭协助,显示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差异可能对就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 65%毕业生不知道或认为当地政府未提供就业协助,为三方中最高比例,仅5.9%的受访者认为当地政府的协助有一定效果。

这样的结果表明,虽然近年青年失业率节节攀升,但外界对于毕业生的协助仍然严重不足,大部分毕业生仍然只能靠个人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各协助来源中当地政府的协助缺位最严重。

此外,我们还对于学校的部分额外调查了一题——毕业生所在学校是否曾以各类不合理手段提升就业率(例如要求未就业学生签灵活就业协议等),结果如下图。排除未达毕业年级的受访者后,令人惊讶的是,59%的受访者都回答学校曾做过类似事情。

七、对失业问题的看法

意见部分,我们首先调查了受访者对于大前提问题——青年失业问题——的看法。原题目为“根据你自己或身边的经验,你是否同意今年(2023)毕业生找工作比之前更困难的说法?”。回复状况(下图)显示,94%的受访者都同意2023年找工作更困难。对于,少部分选择不同意的毕业生,我们曾在深度访谈中有机会与其中一位交流。对方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不同意,并非因为今年找工作不困难,而是因为每一年都非常困难。因此,少部分选择不同意的回答者也并非等同于认为今年找工作容易,很可能都是基于类似理由。

对于当前失业率升高的原因(下图),最多的人选择“整体经济不景气”(190人,占86.4%),接下来也有较多人选择的原因分别是“公司给出的劳动条件糟糕,导致毕业生不愿轻易投入”(150人,68.2%)、“三年疫情及封控政策导致”(136人,61.8%)、“高等教育扩招,导致毕业生过多”(125人,56.8%)。

其中,“公司给出的劳动条件糟糕,导致毕业生不愿轻易投入”选择人数超出我们的预期。这条原因的选择人数众多,接近7成,结合访谈获得的材料,我们认为这表明当下的青年失业率升高并非是简单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是经济不景气下劳动条件恶化,导致有一定家庭资源的毕业生选择消极对待就业市场的结果。

不过,虽然不少受访者认为公司给出劳动条件糟糕是失业率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于谁应该为青年失业问题负最主要责任,受访者中的81%都选择了“政府部门”。


为何这样选择?青年失业率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此展示部分受访者的填答,尽量呈现不同选择的受访者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世界经济水平下行,产业链转移,政府人事臃肿,经济负担大且处理慢。毕业生发声渠道,组织性差,难以产生足够社会力量自救与提升重视度。 ——正在找工作的2023届武汉毕业生,男

经济下行,就业市场环境差且过于饱和。在此情况下,政府未采取积极的方式,采用了高校扩招,将就业压力往后挪,以及在居民收入降低的时候大力促进消费。都是指标不治本的。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女

政府支持企业加班或者裁员,垄断经济挤压民营企业,刻意打压工人维权运动,打压群众外部监督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失败浪费税金,产业升级失败,导致和大学课程无法对接。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女

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根本还是没有健全的法制,近乎无限的政府权力的管制下民营企业更希望将自己赚到的钱转移或者储蓄,而非扩大生产。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男

读大学时就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习,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所需要的技能。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就应当去抢。弱者才喜欢抱怨环境。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男

经济搞成这个样子,就业环境又差得要命,劳动法只是个橡皮图章,这种不正常的地方,我就算把我的劳动力倒进河里也不会卖掉。总之就是,对未来没希望了,我个人是这样觉得,身边很多朋友也觉得未来很虚无缥缈,深造了,然后呢,没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在哪里。大家最常说的是我有一个朋友多么多么优秀,现在ta准备考研(第一二三次)/考公/家里蹲顺便考研考公,没出路的,也没得选。 ——准备升学考研的2024届毕业生,女

一个人找不到工作是一个人的问题,一群人找不到工作是社会一个环节的问题,一代人找不到工作是社会的问题。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女

其实说起来这几方面都要负责任,但最核心还是过多折腾导致不论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学生个人都格外如履薄冰,即使有方案有想法也不敢放手去搞。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男

选企业的理由是其他主体都会或多或少的提供助力,而大多数企业非但不提供助力,还会利用、打压或歧视应届生。排除法亦可得。1.学校有就业率要求,因此会积极协助学生就业或升学;2.机关政府等在各大考试中特设应届生岗位,更易上岸;3.家庭及应届生本人都会为个人前程提供助力。因此选择企业作为承担最大责任主体。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女

政府缺少有效监督,公民缺少政治活动的空间,致使大量投资浪费于空楼、空路、政绩工程,严重降低社会整体的产出效率。缺少社会组织团体充当社会润滑和维护权利的功用,以促进资源的分配流动。 ——即将进入大三实习的2024届毕业生,男

太久没有新东西了,都只能在旧行业内卷,技术没有发展,没有生机 ——准备考公、考教职的2024届毕业生,男

就业环境糟糕,找得到工作但是通常都有很多潜在的陷阱,比如住宿条件,加班时长,老板潜规则或者辱骂员工等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女

没有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来保障劳工待遇打破内卷 ——在找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男

没读过那么多书,但个人感受是因为政府总是在做出一种在解决问题的样子,出一堆听不懂甚至没听过的落实政策或PPT政策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3届毕业生,男


而对于如何解决目前的青年失业问题,也有不少受访者留言讨论,节录部分内容如下:

1.青年需要团结一致,组成工会,拒绝企业加班和不合理的裁员。 2.监督和参与地方政府投资,组成团体进行游行和罢工运动和地方政府谈判,对于投资失败要求赔偿和政府辞职。3.监督政府资金使用。团体要求官员财产公开,贪腐资金用于扶持青年就业和社会福利。4.青年需要主动参与企业发展和决策,以罢工等形式和管理层谈判,争取决策权等等。5.青年团结各阶层群体争取权益。组成各种自组织援助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时政。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女

从个人视角来看,我想要一个更活跃、更有生机的发展环境。这样或许能诱发更多先进岗位吸纳青年人,但更重要的是,会有希望,超过口号、有现实支撑的希望。 ——创业中的2022届毕业生,男

实行双休制度 ——找工作中的2022届毕业生,男

从学校,政府,企业做一条相对完整成熟的体系,从实习开始一步步为学生提供机会积累经验。 ——找工作中的2024届毕业生,男

让更多社会离不开的基础职业变得更体面、待遇更好(如医生护士、社工),增加大家从事此类职业的意愿。 ——准备升学的2023届毕业生,女

开放户籍流通,快速出清解决债务,减少对企业的间接和直接赋税,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让群众能行使真正的监督权。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男

提供工资待遇,周末双休,禁止加班 ——准备升学的2022届毕业生,女

改善本专科教育,面向就业进行培养,加强对中小企业监管(因为大企业有舆论作用,但舆论对中小微企业没什么用),改善劳动保障和劳动仲裁的作用。开发新行业,消除文理歧视,打消带文理歧视节奏的观念。就业人士自愿补充教育,不以考试选拔接受补充教育的人才,让更多的人可以进入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并且设法让企业接受补充教育的人才。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工资发放。但说起来容易,巨轮转向可真是效率太低了。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男

光是严格确保劳动法的实施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在创业的2021届毕业生,女

改良保一时,革命行万世。只有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才不会失业。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男

政府倡导的什么公益岗位、就业见习岗位、西部支援等措施我看是杯水车薪。 ——在找工作的2023届毕业生,女

整顿加班文化、狼性文化和职场性别歧视现象,坚持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该8小时包括午饭无休时间)和一周双休。取消调休。提高劳动者工作福利和薪资待遇。 ——在找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女

严格落实劳动法,加大监察以及惩处力度,完善劳务纠纷处理制度,简化劳动仲裁流程,减少仲裁时间。完善举报机制,加大对被举报核实的不法公司的惩处力度。青年就业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公考热就会不攻自破。 ——在准备考公、考教职的2022届毕业生,男

在最后

以上是本期工劳小报特刊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我们关注中国基层劳动者的处境与权益。欢迎透过Telegram机器人投稿或推荐内容。也欢迎你关注我们的Twitter账号TG频道
小报材料收集与编辑均由志愿者协力完成,如果你也愿意加入参与贡献,请回覆这封信并注明“申请志愿者“!
工劳小报|工劳快讯 © 2023 – Unsubscribe
Powered by Ghost
 

【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访谈篇

【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访谈篇 失业潮正在席卷青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以来全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攀升明显,于2023年6月达21.3%,远超多数国家。此后,国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该数据。有学者指出,算上非在校生的失业青年,该比例应达至46.5%。青年失业既与全球市场重整有关,也折射了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缓滞,无法为逐年累增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岗位的困境。曾经吸纳大批年轻高学历劳动力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先后历经寒冬,裁员潮一波接一波。岗位收缩很快在各个行业蔓延,劳动力供过于求,青年就业愈发艰难。年轻人曾寄望于通过升学获得体面工作、体面生活,这一寄望在经济不景气、劳动越发不稳定的当下,越来越难以兑现。 8月至9月,工劳小报对失业潮下的青年劳动状况进行调查。8月3日,《青年劳动调查问卷》发布。此后,工劳小报与近三年来(2020年以来)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本篇文章是部分访谈内容的整理目录,一共11篇。文章发布都得到受访者的授权。之后,我们也会另文发布问卷调查的结果。感谢各位读者和青年朋友的支持。欢迎更多朋友加入,共同探讨失业潮下的青年劳动议题。如果你有想法,请联系我们( laboreditor251@pr
 
【青年失业潮下的劳动调查】访谈篇
By 蒋编辑 – 02 Oct 2023 – View online →

失业潮正在席卷青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以来全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攀升明显,于2023年6月达21.3%,远超多数国家。此后,国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该数据。有学者指出,算上非在校生的失业青年,该比例应达至46.5%。青年失业既与全球市场重整有关,也折射了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缓滞,无法为逐年累增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足够岗位的困境。曾经吸纳大批年轻高学历劳动力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行业先后历经寒冬,裁员潮一波接一波。岗位收缩很快在各个行业蔓延,劳动力供过于求,青年就业愈发艰难。年轻人曾寄望于通过升学获得体面工作、体面生活,这一寄望在经济不景气、劳动越发不稳定的当下,越来越难以兑现。

8月至9月,工劳小报对失业潮下的青年劳动状况进行调查。8月3日,《青年劳动调查问卷》发布。此后,工劳小报与近三年来(2020年以来)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本篇文章是部分访谈内容的整理目录,一共11篇。文章发布都得到受访者的授权。之后,我们也会另文发布问卷调查的结果。感谢各位读者和青年朋友的支持。欢迎更多朋友加入,共同探讨失业潮下的青年劳动议题。如果你有想法,请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

  • 低薪、无节制加班、机械重复劳动、无社保,这些曾经被视为底端蓝领劳动者才不得不忍受的工作剥削,已经成为部分高校实习生的劳动现实。例如,多位受访者表示时薪不及流水线。在一份访谈中,催债公司利用实习生体系压榨廉价劳力,学生迫于毕业要求而不得不屈从。
  • 失业潮当下,毕业生们议价能力变弱,在劳动权益上不得不妥协、让步。五险一金、每天8小时、周末双休的“正常工作“正在减少。工作环境不友好,劳动状态越发不稳定;于是,大量年轻人被迫涌向体制内寻求工作机会或继续升学。考编、考公、考研人数暴涨,竞争更残酷,内卷更激烈。
  • 刚从疫情封控中走出来的毕业青年们,正在经历一场失业潮。学校、家庭、企业以及政府,却大多倾向将这些问题归咎于个人。在访谈中,多位受访者表达苦恼、迷茫,无意义感与对未来的悲观。
  • 愈发明显的劳动困境也在催生着新的反抗意识。很多受访者表达了对当下工作体制的愤怒,有人选择“用脚投票”,消极退出劳力市场;也有人虽然投入工作,但选择降低消费、放弃结婚生子,不加入内卷竞争。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上一代劳动者累积的家庭财富(青年人的父母)也让新一批劳动者在面临残酷的处境时,有少许资本可以暂时退出劳力市场,这也是目前青年失业率高背后的原因之一。

江南小四:干杂活,自己贴钱,就业还要两手准备

基本情况:2024年毕业,新闻学硕士实习中

访谈片段:

一个同学也在劝我考公。这就是我现在特别焦虑的事情。我现在需要忙实习的事,又要看招聘的事,然后导师那边又会时不时催一下论文,我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三件事情要同时做。我们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然后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要考公的话,我要看考公的视频,但是我现在实习下班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这些东西。学校很多人同学其实都没有去实习,直接全职准备考公。我们学长学姐,每年真正考公上岸的,可能不超过十个吧。但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去考,我觉得这个通过率太低了。一个岗位报的人太多了,你只有考试到前一名,才有可能上岸。我觉得根本不是大家的能力配不上这个岗位,而是真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去挤这条路。

阅读全文

河南小于:从考试到就业,挤破头的小镇青年

基本情况:2022年毕业 做过辅导班老师、实验员

访谈片段:

我们一周休一天半,而且会有很多隐形的加班。说的是一天8个小时,他会要求你早上早半个小时到,比如我带一个班,8:00上课,我7:30就要用钉钉的定位打卡,打不上的话,一次扣10块钱。中午因为有学生在那吃饭,中午也不让我回家。晚上6点下课之后,我们老师还要打扫卫生,打扫教室、走廊、厕所,基本上每个人要负责一个大教室和走廊。隐形的加班特别多,特别费心思。你明明已经下班了,突然有什么事都会直接给你打电话,或者是家长有什么事要联系你,都会打电话,哪怕你休息了,也没办法(拒绝)。而且,我们这种辅导班忙起来的时候,不会固定休假,都是调休,什么时候不忙,什么时候他就让你休。他也不想让你在不忙的时候来,因为你来的话他就要多给你这一天的钱。

阅读全文

吉林孙同学:催债公司实习记,过劳、精神压力与700通电话

基本情况:2024年毕业,目前在催债公司实习

访谈片段:

实习工作跟我的专业关系不大,我学金融的,却跑来打电话催债,也算是有一点点关系(笑)。当时学校找到了一些劳务中介,中介又联系到这么一家公司。我们这一批30-40人,都来自同一个学院。这家公司跟学校合作5、6年了,每年都差不多这个规模。这个实习工作非常狗屎,每天压力都非常大。我们要工作10多个小时。上层领导下指标,我们完成任务。指标随时都会改,一天要打700通电话,打电话和振铃的总时长5.5小时才达标,否则每天扣50块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质检的扣罚,根据通话内容中的问题从30到200元不等,最高甚至有1000元。

阅读全文

山东张同学:为何正常就业如此之难?

基本情况:2023年毕业,尚未找到工作

访谈片段:

进电子厂我也不太考虑,太消磨人了。学校老师曾经骗我们进厂工作,说可以做技术人员,每月8000元。有同学去,回来直接说被骗了,工资不到8000元,也根本不是技术人员,实际上只是流水线工人。现在找工作,很茫然,已经找了很多工作了。我老家是四线城市,看不到像样工作。招聘软件(Boss直聘、58同城)在这个地方就是个诈骗平台。如果你把地区换成一个二线、一线城市的话,才会正常一些。这里,不托人找关系真的是找不到“正常工作”。

阅读全文

湖南弗兰:工资低一些、压力少一些,民办学校老师的半躺平就业

基本情况:2022年毕业,民办学校教师

访谈片段:

我非常讨厌内卷,我觉得它就是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它还包含着一种观念,就是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的态度。我不是特别清楚这种企业的氛围究竟是怎么样的,但是我觉得身处其中,需要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我升职路上,或者继续留在这份工作上的对手。所以我还挺不喜欢内卷的,但是大家有时候可能也是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吧。企业也可能故意去营造这种机制,会给大家的上班时长排序,然后给大家的KPI排序,把大家放在一个很竞争的环境里面。我觉得还是环境的因素会比较重吧。

阅读全文

山东王同学:放弃大学毕业证,寻找另一条路

基本情况:2022年毕业,尝试过各类工作后目前是软件工程师

访谈片段:

在大学的头几年,我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一点没有,有些迷茫。大一到大三,我几乎不怎么去上课。我觉得自己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所以我没有完成毕业设计,因此没有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我希望把路拓宽,让选择可以多一些。我也不是要反抗应试教育,而是想看看能否选择另一条路。

阅读全文

广州小七:实习工作不能转正,毕业前开始感到找工作的压力

基本情况:2023年毕业,法学,大型企业行政员工

访谈片段:

总的来说,现在这个待遇对一个普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能还凑合,但是长期来看,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不管是保留现在这个工作还是说换工作,我都不打算在广州长期发展,虽然觉得广州很好,但是现在的企业普遍能开出来的待遇好像不足以支撑我在广州长期发展。

阅读全文

辽宁小周:事业编工作虽然轻松但良心不安,想出去闯荡

基本情况:2021年毕业,家乡事业编工作中

访谈片段:

我这个单位就是做这种敷衍人的工作。 我的压力非常大,良心不安不想继续做下去。之前我妈也遇到一个事情需要维权,但是渠道很不畅通,接触到的人都是在告诉她不要去闹事,或者是不去解决问题。如果我真的在这个岗位一直干下去,可能就是良心受折磨,一直受折磨到麻木。 如果我辞职的话,可能到时候我去南方打工、去看看工人、去做工人。 我真心希望自己可以更顺利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少受一些折磨。 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觉得自己值得去做的事情。

阅读全文

南方小面:高工资和生活只能二选一,解决内卷需要更多人反抗

基本情况:2021年毕业的理工科女生,一线城市民企工作

访谈片段:

我前公司同期每年都有很多应届生校招进来。但它比较不人道,今年拒绝了大概300多个已经签了协议的应届生。先是问他们要不要调岗,他们本来可能是技术岗,让他们调去做项目经理这样的工作,他们肯定不愿意,因为基本上都是211工科硕士毕业的,薪资条件谈的比较好,工作也对口,突然要求你去做项目经理,肯定也很难接受。后来公司就把群直接给解散了。因为签的是三方协议(学校、公司和应届毕业生之间的协议),不是劳动合同,每个人就只赔偿2000块钱。我觉得很不合理,因为现在很多人研究生毕业就是为了找工作养家糊口,可能有些人房贷都已经开始背上了,所以说在校招季这么敏感的时间,突然违约,让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去找工作。非常地坑,但也没有办法。

阅读全文

北京小刘:学“天坑专业”的我本打算到欧洲读博,但找到了满意的NGO工作

基本情况:2021年毕业,环保NGO工作

访谈片段:

无论是现在的工作还是上一份,我都不希望工作环境太压抑。我母亲是体制内的公务员。我从小经常去她办公室。从小到大,不论她自己讲述还是我观察的感受都是体制内公务员是比较压抑的,有很多的不公,很多的让人无奈的地方。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想,以后大学毕业了肯定不考公,不去考事业单位,这点我妈也是完全支持的。所以我找工作首先不要体制内以及和体制内相似的地方。学校推荐的这些设计院、勘查院,都是属于国企单位,所以氛围不会好到哪里去,我是这么判断的。

阅读全文

小马:可有可无的社工专业,往往是第一轮被优化掉的

基本情况:2021年硕士毕业,找工作中

访谈片段:

考研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你对社工这个专业有什么了解,当时我还记得我说了一些比较高大上的话,比如“为困难群体服务”啊之类的。当时面试的老师,也是我后来的导师,他讲的就是“你现在还过于理想化,等你读完了你就明白了”。后来到他门下了,就在写毕业论文之前,他过来跟我说,你现在对社工有什么理解,我说“社工好像不是很好找工作”,老师说“你终于领悟了!你可以去问一下你周围的那些同学,大家都在准备考公务员,我看就你闲着。”我说“是啊”。老师说“你如果不准备考公务员的话,就不会找到非常对口的工作,比较好的选择就是考上一个公务员,从此以后不用再管你这个工作的问题。”我说我明白了,但是当时我明白地也没有那么深刻,直到最后我找工作的时候我才明白地非常深刻,社工专业的现实就是没法在体制外找到对口工作,只能另寻他路。

阅读全文

在最后

以上是本期工劳小报特刊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我们关注中国基层劳动者的处境与权益。欢迎透过Telegram机器人投稿或推荐内容。也欢迎你关注我们的Twitter账号TG频道
小报材料收集与编辑均由志愿者协力完成,如果你也愿意加入参与贡献,请回覆这封信并注明“申请志愿者“!
工劳小报|工劳快讯 © 2023 – Unsubscribe
Powered by Ghost
 

公交车上的民生|工劳小报 #29

公交车上的民生|工劳小报 #29 01 本期重点 公交车上的民生 三年来,在疫情直接冲击下,客流量减少和财政补贴削减的双重压力,使得公交行业面临最凛冽的寒冬。实际上,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的流行,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在2014年达到782亿人次的高峰后,从2015年开始就进入下降通道,2021年、2022年的客运量分别降至489亿和353亿人次(来源)。公交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民众的基本生活,尤其炙烤着线路上的公交司机。 消失的线路与不再准时的公交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已经有二十余个城市出现部分或全部公交停运事件。停运风波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其中包括黑龙江漠河、辽宁建昌、广州番禺、湖南耒阳、河南郸城等。一些更大城市如河北保定、甘肃兰州,及至天津市也一度出现公交营运危机。 面对营运压力,公交公司只能削减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一是直接停运客流量少的路线。2020年5月,江油市民就发现公交线路已经编到了26路,但正常营运的线路只有11条。二是减少发车频率。以保定市为例,2019年主要线路每6-8分钟有一班公交。但到今年,记者测算68路营运时间后,发现早晚高峰期间的发车间隔在25分钟左右,非
 
公交车上的民生|工劳小报 #29
By 蒋编辑 – 28 Sep 2023 – View online →

01 本期重点
公交车上的民生

三年来,在疫情直接冲击下,客流量减少和财政补贴削减的双重压力,使得公交行业面临最凛冽的寒冬。实际上,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方式的流行,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在2014年达到782亿人次的高峰后,从2015年开始就进入下降通道,2021年、2022年的客运量分别降至489亿和353亿人次(来源)。公交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影响民众的基本生活,尤其炙烤着线路上的公交司机。

消失的线路与不再准时的公交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已经有二十余个城市出现部分或全部公交停运事件。停运风波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其中包括黑龙江漠河、辽宁建昌、广州番禺、湖南耒阳、河南郸城等。一些更大城市如河北保定、甘肃兰州,及至天津市也一度出现公交营运危机。

面对营运压力,公交公司只能削减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一是直接停运客流量少的路线。2020年5月,江油市民就发现公交线路已经编到了26路,但正常营运的线路只有11条。二是减少发车频率。以保定市为例,2019年主要线路每6-8分钟有一班公交。但到今年,记者测算68路营运时间后,发现早晚高峰期间的发车间隔在25分钟左右,非早晚高峰时间,需要等待一小时才能等来一辆公交(来源)。

公交线路的删减、改道,给居民生活造成严重不便。年轻人还能通过手机及时查询营运变更信息,但对于信息弱势群体,只能通过站牌判断车次信息。尤其是依赖公交出行的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接收外部信息能力不足,话语权较弱,只能被动接受突如其来的线路变更。

进退两难的公交司机

公交营运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落到了公交司机和配套工人身上。以天津公交集团职工为例。集团内公交司机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客票提成和公里费等部分组成,每月在5000-6000元,物业等工种薪资要低一些,每月3000多元。通常来说,工资会在每月的25日发放,但从今年6月起,集团内包括司机在内的各工种都被拖欠工资,8月份更是被暂停了社保缴纳(来源)。

拖欠司机工资和减少福利并非是个案。曾经高速发展、赢得殊荣的商丘公交公司同样没能逃脱业务下滑的影响,出现人多车少的情况,司机们只能轮流上班,整月收入不足3000元,有时候甚至低于1000元直至完全停发(来源)。与此同时,公司也无力承担员工们的医保和公积金。兰州市公交集团公司也因陷入财务困顿,拖欠员工工资数月,甚至试图让职工以个人名义贷款,用于为自己发工资(来源)。

公交司机没有坐以待毙。一些城市出现公交司机罢工和抗议活动(来源来源),他们试图以此要回自己的工资和应得的待遇。为了维持生活,一些司机也被迫开始兼职。代驾、送水、快递、修锁和微商,多职业并行成为部分公交司机的日常。但对于开了大半辈子的中年司机来说,改行并不那么容易。有人就因为年龄偏大或缺乏工作经验,经常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吃闭门羹(来源)。

掌握方向盘却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全国目前约有100万公交司机,承担着每天上亿人次的出行,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便捷、实惠的出行服务。但是,掌握着方向盘的他们,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公交公司普遍面临营运压力的情况下,公交司机除了被克扣工资与福利,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帮助节省开支。例如,在酷暑时节,一度有司机为了节省费用而少开或不开空调(来源)。加上线路调整、服务范围缩小等,行业内的变化都增加了司乘之间发生摩擦和矛盾的几率。

公交司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体力或纯脑力工作者。然而,作为一项技术工种,只须专心开车这一件事,也并不轻松。公交车的体量庞大、乘客众多,司机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宽窄不一、曲折不定的道路上穿梭行驶,肩负着一整车乘客的生命安危。面对道路复杂或早晚高峰期的路况,仅是踩刹车和转方向盘就是一件十分损耗精力的事情。一位司机曾自述,一整天开下来会有种近似溺水的感受,脑袋缺氧,一片空白(来源)。

长时间的久坐,使得高血压和糖尿病成为司机们的职业病(来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缓解压力和提神,大多数司机还养成了吸烟和喝浓茶的习惯。可以说,这些看起来有些雷同的特征,实际上是大多数司机的身不由己。

公交停运,但生活不能停摆

国企时期的公交司机还算得上是一份体面职业,有着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在公交公司私有化的浪潮下,司机一度收入下降、劳动强度加大,伴随着的还有公交服务质量的下滑。城市公交是一项公益事业,可以满足民众基本的出行需求。面对财政困难,政府不能为了缓解一时压力,随意压缩公共事业开支,特别是不能纵容企业以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代价,维系企业的生存。千万个车厢承载着的是大众的工作与生活,千万名司机肩负着大众的安全和舒适。公交和司机们离不开我们的支持与尊重,我们也离不开他们。

02
工人动态

—— 工厂工地 ——

贵州山脚树煤矿皮带着火16人遇难

9月2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山脚树煤矿发生皮带着火事故,造成16人遇难。按照国家规定,煤矿必须使用阻燃皮带,这种皮带一般情况下不会燃烧,很有可能是该煤矿使用了不符规定的传输皮带。而今年5月19日,山脚树矿才因安全生产违法被盘州市能源局罚款6.8万元。皮带问题为何没有在5月份被检查出?当地政府的监管是否落实值得怀疑。阅读原文

广汽丰田裁员后,工人加班无加班费

9月中,汽车大厂广汽丰田迎来了产量升高的旺季,但是工人们加班却没有加班费,因为公司认为这是在偿还之前产量低时工人们“欠公司的班”。此前7月中,广汽丰田曾大手笔裁掉几乎所有劳务工,如今产量回升不仅没有增聘工人,反倒连工人加班费都不愿意依法给予,反倒发明了“欠班”、“补班”这样的新名词来变相降薪。阅读原文

河南耿村矿难调查结果出炉,煤矿延迟上报政府致5矿工全部遇难

9月底,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告了河南耿村煤矿“5·9”火灾事故的报告。其内容显示,在灾情扩大、确认有5人被困后,煤矿仍没有及时上报事故,在矿工被困6个多小时后,该矿才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最终,火情突然扩大,导致矿工全部遇难。矿山安全监察局对于耿村煤矿公司的处理是罚款203万元,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阅读原文

武汉建筑工人摔伤,劳务外包导致无人认领责任

9月初,51岁的建筑工人李宏在武汉一家购物中心施工时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伤,手臂粉碎性骨折。到目前,李宏已经话费医疗费4万元,但雇主、包工头和聘请维修队的保险公司都拒绝承担责任。而仅仅在维修工人内部,都有至少陈某、李某、朱某、金某的四层转包关系。复杂的转包关系让其中各部分责任不清,导致工人的权利无法被保障。另外,层层转包、缺乏监督和责任关系也是导致作业现场安全疏漏的原因。阅读原文

—— 服务业 ——

网约车司机猝死,家属诉滴滴平台索赔案开庭

今年4月,滴滴平台的网约车司机陈志云猝死在车上。生前的3月11日至4月3日,陈志云连续出车24天,平均每天出车时长达10小时,最长的一天平台在线时长达20.8小时。目前,陈的妻子刘火秀正在向滴滴平台提前诉讼,要求滴滴负担丈夫的死亡赔偿金等。而案件的关键在于陈志云能否被认定与网约车公司具有劳动关系。此前类似的案例中北京丰台区法院拒绝判定网约车司机与平台的劳动关系。 阅读原文

六旬环卫工“冒名”入职被撞身亡 公司拒绝承认其为员工

去世环卫工肖女士

今年4月,陕西西安一位环卫工被汽车撞击身亡,当时她正在工作。而事故后,所属的陕西明堂环卫公司拒绝给予任何赔偿,称“公司无此人,可到法院起诉判决”。公司的理由是去世环卫工因为超过退休年龄冒用他人身份证入职,所以他们干脆就不承认这位环卫工的存在。环卫工超龄只能假造身份入职,本已是无奈之举。现今,环卫公司又为了逃避责任否认工人的存在,荒唐之下是老年工人的悲凉处境。阅读原文

—— 白领 ——

产假结束回公司上班,职场妈妈却被要求上缴4万元生育津贴

7月,上海一位白领小可被公司拒绝发放工资,原因是4月初她修完产假回来上班时没有上缴公司4万元生育津贴。公司的理由是生育津贴和生育期间的工资不能同时领取,这符合法律规定。但法律也规定生育津贴高于产假工资时,公司应补足差额。小可本身在产假期间只领公司半薪,每月4700元左右。如果上缴生育津贴、保留工资的话,这段时间内她的收入将大打折扣,约减少2万元。企业要求劳动者退还生育津贴明显是企图占生育保险的便宜,后续该公司更直接对当事人留职停薪、变相解雇劳动者。阅读原文

网易员工疑似被HR(人事)威胁后轻生

9月中,社交媒体有人爆料,网易伏羲团队的一名员工,因为在公司被PUA、被HR威胁,在出租屋选择结束生命。去世前两天,他曾向公司透露抑郁倾向,并申请年假就医,此事也得到了网易确认。后续,网易承诺负担该员工子女的教育费用至22岁大学毕业,但否认HR威胁、PUA等事,只承诺进行内部调查。但这样的公司内部调查,真的能还去世员工一个公道吗?阅读原文

—— 青年劳动者 ——

实习单位安排职校女生为男顾客洗澡,遭报警后反诉学生诬告

涉事的永琪护肤造型湖津支路店

9月中,在重庆永琪护肤造型门店实习的职校女生王糖霏(化名)向警方报案,原因是这家门店强迫实习生为男顾客洗澡、按摩私密部位,违反了实习协议中“不得安排或要求实习学生对异性进行身体护理”的规定。在实习期间,王糖霏也曾尝试求助学校班主任,但后者却回复消极,不了了之。而在报警后,学校方面态度消极只表示等警方处理,而该实习门店却态度嚣张,完全否认此事存在,甚至聘请律师打算以诬告为由起诉实习生。阅读原文

—— 民间行动 ——

社交媒体掀起“实名支持8小时工作制”运动

9月中,抖音、Bilibili等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实名支持8小时工作制”运动,多位工人劳动者手持身份证宣布自己实名制支持8小时工作制,反对12小时工作制。目前,相关视频多被删除,亦有账户遭封禁。阅读原文

03
深度与评论

I. 北青深一度:拖垮8个农民家庭的拼改装货车

53岁的崔吉山贷款42万元,从当地一家物流公司买下一辆“证照齐全”的大货车。然而不久后,因频繁发生故障,他发现这辆车竟是非法拼改装的。出于对卖家的信任,他在购车过程中没有签署正式的购车协议,仅是口头承诺,导致他在法律层面上无法追究公司的责任。同时该车辆的合格证等都是合规渠道获得,经过几家中间商转手后,难以找到责任人。经过多次上诉,案件仍在调查中,至今未有结果。维权四年,确诊肺癌的崔吉山说,自己现在是咬着牙坚持,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把道理讲清楚”的那一天阅读原文

II. 齐鲁晚报:应聘富士康,离开富士康,重返富士康

每年7月到9月,iPhone新机发布前后,正是富士康招工旺季,招工人数高峰时有十几万。但因为富士康产线转移,今年招工有所减少,时薪从去年的32元降到26元。富士康的入职过程非常简单,观看400分钟的学习视频,第二天就能正式进厂工作。对于年轻人而言,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是难以忍受的。一位受访者表示打算干到10月下旬就辞职,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就像一个工具人,不想再进厂了”。虽然不少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但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些人又会重返富士康。阅读原文

III. 财新周刊:耒阳矿难案中案

2020年11月29日上午,源江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在井下作业的15名工人中,只有2人成功逃生,另外13人均被困井下,全部遇难。经过调查,此次事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天灾,而是经年累月的“互害”案中案。为了争夺煤炭资源,源江山煤矿与相邻两家煤矿,曾多次往对方巷道里灌水,导致采空区形成积水,而这容易造成巷道垮塌,酿成事故。政府没有及时介入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有关人士反映自己曾多次向相关部门举报灌水行为,但均未得到回复阅读原文

IV. 结绳志:马克思 vs 马斯克,电动汽车厂里的打工人

这篇研究报告展示了珠三角地区部分电动汽车制造厂工人的劳动状况,调研对象是工作在三家生产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工厂不同车间、不同岗位的46名工人。调查发现,工人的劳动条件没有因疫情的影响而有显著变化,其工作时间的长短直接与汽车的销量相关,工人想要赚钱高收入仍然需要依靠过度的加班。同时劳务争议处理方式单一,工人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增强工人的维权意识,提升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质量,依然长路漫漫。阅读原文

V. 中国劳动趋势:没有工资的工作,网络结构与中国建筑民工的抗议活动

建筑行业农民工是中国最弱势的劳工群体之一,因为在多级分包制度下,他们很容易被拖欠工资。本文作者通过在天津、深圳、南昌和韶关四地的实证研究,发现由包工头(劳务分包商)直接招募的工人,在被拖欠工资时不会采取集体行动——他们与包工头之间基于家族、地域或民族身份的强人际关系,让他们得以信任包工头,也要求他们不能通过反抗行动破坏这些关系。而由其他工人作为中介招募的农民工,则很有可能会诉诸集体行动。农民工与招自己进来的中介,以及这名中介招募的其他工人往往关系紧密。阅读原文

VI. 中国劳动趋势:统计局不再发布年轻人失业率数字背后的故事——和Eli Friedman的问答采访

2023年8月,统计局宣布停止发布中国青年失业数据。在此之前几个月,16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的官方数字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就业市场形势不佳。国际媒体在报道时往往着重强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和疫情的冲击,而忽视了对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现实的分析。最近,ChinaFile 与研究中国劳工议题的社会学家 Eli Friedman 就年轻人就业难以及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对谈,在失业率数据背后,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令人忧心的就业新形势和政治经济新动向。阅读原文

VII. 谷雨实验室: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说是拼命在工作

本文分享了三位朋友的故事,他们讲述了自己努力工作的经历,到如今为工作所困的疲惫与无助,他们意识到了身为普通人的局限,所以李佳琦那句“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努力?”才会激起如此大的波澜。一位分享者提到,当她意识到公司实际上是违反了劳动法时,她的心里十分痛苦,因为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弱者没有更多的选择和权利。另一位分享者是一位高中教师,每周七天每天14个小时都在学校里,她只能靠吃来缓解情绪,过劳肥直接胖了20斤。如此的付出并没有换来涨薪,甚至因为地方的经济问题,降薪的传言似乎板上钉钉。 阅读原文

VIII. 三联生活周刊:21到26岁,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

大学毕业后的这四年,刘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老家那间10平米的小卧室里度过的。考研一战失败后,她参加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研究生考试,又备战了第一次、第二次公务员考试,以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编制考试。刘同现在对生活的感觉是,好像在路上走着走着,脚下的陆地忽然被瓦解,人直接跌落进水里,所有人都告诉你,要拼命游,游上岸。但上了这个岸,还有下一个岸,前面好像总有一片更大的海,而她脚下的那一小块土地如此脆弱阅读原文

IX. 打工谈:当科研打工人决定逃离体制围城

本期打工谈邀请到了科研工作者小赵来分享他的经历,从他的讲述中,科研工作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神圣清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他讲到了青年科研人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非升即走的困境;导师掌握着决定博士是否毕业和博士后是否出站的权力;真实的收入每个月只有小几千块钱;学校内卷的程度超过企业;女性基层科研工作者的性别困境阅读原文

04
调查与报告

  1. 58同城:《暑期服务业就业大数据报告》
  2.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专题调研》
  3. 前程无忧:《大学生最喜爱福利榜》
  4. 脉脉高聘:《2023游戏行业中高端人才洞察》
  5. 51社保:《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23》
  6. 医米调研:《2023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报告》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青少年蓝皮书》
  8. Just So Soul研究院:《00后毕业生洞察报告》
  9.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中国灵活就业者金融健康报告》

05 工运谈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人史札记——前言

很多开始对工人问题感兴趣的朋友,经常会问的是,有没有系统梳理中国工人历史的材料,特别是当代工人史?‌‌在我们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材料中,尚未看到这方面的合格作品。官方叙事的历史,涉及当代的部分参考度不高,更多的是各派学者、媒体、团体等等关于某个工人群体或者事件的分析评述报道。资料不可谓不多,但如何从工人阶级立场出发,在这些材料里提取信息,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呢?‌‌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越来越明确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类要素,并改革相应的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当代工人正是伴随着这个过程逐渐形成的,他们思想状态的演变、行动特点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要素产生过程的了解,是理解中国当代工人问题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如何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市场经济的商品流通是如何建立的,只拥有出卖劳动力自由的无产者群体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相应的,原公有制基础下的企业所有权如何演变,社会财富的产生和去向,国企工人的地位、工作生活保障如何被剥夺,改开后占有小部分土地的农村劳动力如何被迫卷入资本市场、成为雇佣劳动力,由此形成的当代中国工人思想状态、反抗行动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样作为工人阶级,中国工人和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相比,有什么同与不同,都有哪些具体表现等等。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梳理手头的材料,并据此整理出一份札记。

札记的内容,将以概括性的叙事和具体事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以时间为轴,以各类工人群体意识发展、组织状态、行动方式为主线,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公有制解体及私有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工人身份、处境变化,及相应的重要背景环境和事件过程等等。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连载,能够描绘出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人阶级的面貌和行动的大概轮廓,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又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走到了今天。欢迎读者朋友参与进来,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补充观点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读者的反馈和讨论,后期能够进一步补充材料整理成册。

作者:欢欢

05
法律与维权

判决1:试用期3个月期满后又加3个月?违反劳动合同法无效

2021年4月,王先生作为建筑设计师与公司签订三年劳动合同,初始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满时,双方协商试用期延至六个月。在六个月试用期未满前,公司竟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雇王先生。王先生提起仲裁并诉至法院,要求违法解雇赔偿和补足试用期工资差额。法院裁定:试用期有限制,且只能约定一次,因此公司是违法解雇。公司应支付王先生相应赔偿和工资差额。阅读原文‌‌

判决2:保安换岗期间猝死不是工伤?公司诉请取消工伤被驳回

刘先生从事保安工作,在换岗休息时突然猝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保局)将其认定为工伤,但保安公司对此提出异议并诉至法院,认为刘先生非在工作时间和岗位去世,不应算作工伤。保安公司的证据主要是刘先生的工作排班和同事证言。海淀区法院最终认为刘先生的死亡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地点,其死亡地点未超出工作范围,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情形,且与同事换岗的间歇并非下班时间。阅读原文

06
资源推荐

书籍:《每日的工人阶级史》

最近有消息称,陈某因非法出版获刑一年六个月,他的出版品就包括了《每日的工人阶级史》。该书的作者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国际团体,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播客、网站和其他方式,分享和传播工人阶级的历史。他们致力于“让工人阶级的历史不再被遗忘,而是成为我们今天行动的灵感和指南”,在书中收录鲜为人知的故事和逐渐被遗忘的历史,回顾了人民英勇的抗争历程。所以《每日的工人阶级史》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项运动。书的序言由著名的语言学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诺姆·乔姆斯基撰写,他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让我们了解那些为创造更好世界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往往被主流历史所忽视或歪曲”

更难得可贵的是,这些纪念日和工人阶级本身一样,具有多样性和国际性,不再只是关注欧美工人的斗争。书中关注范围涵盖了妇女、有色人种、工人、原住民、LGBTQ人群、残疾人等各个群体。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世界,也可以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行动,为在当下奋斗的人提供了教训和启发。

下载链接

07
图片故事

9月23日,江西某设计院长语出惊人,要求全体取消周六日双休,因为工资是按月给的,每月有30天,不存在周末。这位院长对于劳动法的认识堪称颠覆性,其奇葩发言瞬间爆火网络。 来源

08
劳动碎语

“工作五年,一年比一年钱少。”一名饿了么骑手对财新称,大环境不好,配送费的时段补贴从0.5降至0.2,以前每天收入曾经超过1000元,现在只能赚到300多块。一名达达配送骑手也称,单日收入300元左右,“主要是干活的人多了,超过了外带订单增加的速度。”两名骑手每天单量均在50-60单左右,每天工作时长13-14个小时。

来自《外卖骑手薪资保障再引争议 一线城市收入下滑

我觉得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说是拼命在工作。努力总得有个方向,或者说做着点喜欢的事,但我工作只是为了能交上下个月的房租。今年上半年,我没有一天不在加班,每晚11点多走出公司,第二天9点前又要回来,迟到几次就没有全勤奖了。我们不允许请假,每周三是固定的休息日,如果周四休假,全勤就没了,还要倒扣100,虽然全勤也就多100。如果我上个月没提出离职,现在不可能有时间来聊这些的。我真的熬不住了。

来自《“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说是拼命在工作”

他的工作是加工一些小的零件,这份工作做久了,固定握固件的手指会有些变形,有一块地方会微微凸出来,凸出来的那一部分,覆盖着厚厚的一层茧——“磨出茧是好事,细皮嫩肉的手磨久了会出血。不好干活。”

来自《这也太傲慢了…

小贝说,刚开始送外卖时,她每天都很着急,一上线就像进了电烤箱,怕找不到地方,怕超时。那时她白天送外卖,晚上做梦依然在送外卖,一天夜里,她已经睡着,男朋友过来亲她,被她猛地一把推开,「你给我滚,要超时了」,醒来才发现在做梦,两人都笑了。

来自《送外卖的她


本期小报周期(2023/09/12- 2023/09/26)

撰稿:焉识、索修、非洲大蜗牛、欢欢、超级64

编辑:非洲大蜗牛

在最后

以上是第29期工劳小报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本期小报pdf版,欢迎转发分享
公交车上的民生|工劳小报 #29_compressed.pdf • 2 MB
小报材料收集与编辑均由志愿者协力完成,如果你也愿意加入参与贡献,请回覆这封信并注明“申请志愿者“!
工劳小报|工劳快讯 © 2023 – Unsubscribe
Powered by Ghost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工劳小报 #28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工劳小报 #28 01 本期重点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 今年8月起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城镇青年失业率,但高失业率和找工难的事实已是有目共睹。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编”、“考公”、“考研”成为众多求职者的首选,教师行业就是热门选项之一。但获得教师编制之前还有多层考验:公费师范大学和专业报考分数逐年增高、教育领域的编制越来越少、代课教师难以转岗转正等。 随着报考师范院校专业的学生大幅增加,分数线也年年上涨(来源),以西南大学为例,2020-2022年,该校公费师范在河南省的最低录取名次从5041名逐年提升至4672名、3958名。 除了师范生,也有大量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考虑成为教师。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1144.2万人次(来源),是10年前的66倍,其中有800万报名者为非师范生。但拿到了教师资格离获得一份工作、编制还有很远的距离。 目前,大量临聘教师(代课教师)在编内编外这道线上挣扎。他们是公立学校里的非在编教师,这个群体本是为了解决在编老师临时缺岗问题,但“临时”成了“长期存在”。很多临聘教师不是临时顶岗,也会与任教学校签署为期长达五年的合同。长期在职的临聘教师处在一个矛盾的状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工劳小报 #28
By 蒋编辑 – 14 Sep 2023 – View online →

01 本期重点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

今年8月起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城镇青年失业率,但高失业率和找工难的事实已是有目共睹。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编”、“考公”、“考研”成为众多求职者的首选,教师行业就是热门选项之一。但获得教师编制之前还有多层考验:公费师范大学和专业报考分数逐年增高、教育领域的编制越来越少、代课教师难以转岗转正等。

随着报考师范院校专业的学生大幅增加,分数线也年年上涨(来源),以西南大学为例,2020-2022年,该校公费师范在河南省的最低录取名次从5041名逐年提升至4672名、3958名。

除了师范生,也有大量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考虑成为教师。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1144.2万人次(来源),是10年前的66倍,其中有800万报名者为非师范生。但拿到了教师资格离获得一份工作、编制还有很远的距离。

目前,大量临聘教师(代课教师)在编内编外这道线上挣扎。他们是公立学校里的非在编教师,这个群体本是为了解决在编老师临时缺岗问题,但“临时”成了“长期存在”。很多临聘教师不是临时顶岗,也会与任教学校签署为期长达五年的合同。长期在职的临聘教师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他们类似企业的外包员工,一直以来面对同工不同酬、差别管理的处境,仅仅是为了减少成本而存在。

不少临聘教师自认处在“教师链的最底端”,他们的工资通常比编制教师低2000-3000元,而且没有五险一金。对刚入行的教师来说,在省会城市有时一个月薪水也仅有3000元左右,连生存都遇到问题。《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19 年临聘教师人数达到37.83万,比2011年多了将近10万人(来源)。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到当下滥用临聘教师的问题,而临聘教师的增加也意味着编制教师的需求降低。

当数十年来临聘教师的待遇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时,近年来的一些新政策却让教师行业的劳动者进入编制变得更加困难,又或是试图将编制内教师赶出去。

许多城市的一、二线城市中小学新招岗位却正越来越多地和编制“脱钩”。厦门今年大范围取消教师招聘编制,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来源),该管理制度中的教师一般签三年期合同,再通过公开招考转编。有的应聘者即使是通过了面试也因没有编制而放弃这份工作。他们不光顾虑未来又一次“入编”的压力和风险,也担心当政府开始减少教师队伍数量时,“编外教师”是最先被裁员的群体。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先哲认为取消教师招聘编制是因为编外教师在人事关系上更好处理,直白的讲就是更方便裁员。

《代课教师》剧照

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在编制内的教师也不再安全——不少地区正尝试引入“教师退出机制”。如贵阳政府提出方案,对在综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教师,实行“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机制。不少人宣称这样的退出机制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未来生育率降低、少子女化,不需要那么多教师(来源)。但如何全面合理地考核教师是一个大问题,它可能让更多教师陷入无谓的竞争与不稳定中,连带影响教学。另一方面,生育率降低、少子女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削减教师数量,它同时也是一个小班化教学、提高教育品质的机会。这些地方政府没有把重心放在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上,却反而像企业一样思考各种裁员的方法。

虽然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社会之根本。可是,在教育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在各种教育资本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首先牺牲的是教师的利益,更多教师的工作前景变得越来越暗淡。如何争取更有保障的工作?如何面对临聘教师与编制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这些直接关系到教师工作状态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02
工人动态

—— 工厂工地 ——

福州高新区工程停工两年,超230名农民工400万工资仍未清欠

9月初,福建众赢公司被曝拖欠5100万元的工程款,其中包括逾230名农民工的工资,总额达400万元。董事长张某佳虽身负终本执行案,其公司的项目仍然被列为重点项目引进。人社部门声称之前的欠薪问题已得到妥善处理,目前未有农民工提出新的诉求。然而,一些相关人士反映,自2021年至2022年期间,农民工已多次向高新区信访局、人社局等部门反映欠薪问题,但至今尚未解决阅读原文

内蒙古“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出炉,违规施工与宽松监管是核心问题

8月29日,国务院发布内蒙古“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事故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井工转露天技改期间,违法包给不具备矿山建设资质的承包商。该煤矿的运营管理极其混乱,其股权曾变更多次,涉及多位股东,法人身份也有多次变更。同时地方政府监管执法松懈,失管失察也是重要原因阅读原文

四川“8·21”山洪事故调查,施工企业未及时组织工人避险并谎报失联人数

8月21日,受强降雨影响,金阳县灯厂村遭受自然灾害。在沿江高速JN一标段项目建设工地内,共有201名工人未能及时接到避险通知,导致4人遇难,另有48人失联。随后的调查发现,该标段项目部及其合作的劳务公司,在接到预警通知后没有按规定及时组织工人进行避险,事后还谎报了失联人数。阅读原文

—— 服务业 ——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司机抗议班制调整

8月底,武汉光谷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的司机们集体反对公司董事长何小林强行改变工作制度,他出于成本考虑将原本的四班倒制度改为三班倒。司机们认为,这种改变增加了工作时长,加大了疲劳和事故的风险,同时新工资方案对新入职的司机不公平。但何小林态度十分嚣张,甚至亲口对司机说:“不管你们找劳动局还是哪些组织我都不怕”。阅读原文

辽宁锦州一女干部布置卫生工作,要求每块砖缝没有任何尘土沙粒

9月初,一位辽宁锦州的女干部在卫生工作中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她要求工作人员要顺着每个缝隙清扫,确保每块砖缝都没有任何尘土和沙粒细致到别人无法挑剔,甚至亲自演示了如何清洁。这样过于苛刻的要求不仅毫无可行性,还会增加员工的工作负担。阅读原文

陕西省旬阳市人民医院违规解聘中年劳动者,44岁女护士成功维权获赔偿

9月初,陕西省旬阳市人民医院被曝存在“男满50女满44到龄不续聘”规定。年满44周岁的护士黎小英在今年6月30日因此被解聘,但她聘请律师,申请仲裁,成为了第一个成功维权的人,她因此获得了8万元的赔偿。事件发酵之后,当地人社局要求医院向19名被解聘人员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赔偿金近年来,中年劳动者在职场受到的年龄歧视屡见不鲜,广大劳动者一定要好好利用劳动法,勇于捍卫自身权益阅读原文

—— 白领 ——

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要求员工贷款支持公司运营,贷款额逾2000万元

8月底,郑州育人教育集团的多名员工曝出,该集团自2019年以来一直要求员工向郑州市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持企业运营,并承诺员工贷款无任何风险。然而自2021年来,育人集团拖欠相应的贷款利息,有员工为其垫付了7个月的利息,一些人的贷款已经逾期,影响个人征信。数据显示,有100多名员工受此影响,涉及的贷款总额超过2000万元。阅读原文

—— 青年劳动者 ——

23岁小伙猝死宿舍,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上13天夜班


8月中,年仅23岁的小徐在一家苏州电子产品企业工作期间,突然在宿舍猝死。由于猝死时他在非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因此难以认定为工伤。小徐的家属与劳务公司及厂方就后续处理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小徐的工作强度极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根据他的工资单显示,仅在两天内就工作了21小时阅读原文

四川某职院要求学生跨省实习,家长抗议学校未提前通知

9月初,四川绵阳的一所职业学校要求学生前往浙江实习四个月,但未提前通知家长,引发不满。家长担心学生的安全和学业受影响,要求推迟实习时间。学校解释是按教育部规定,学生需要在大二时进行实习,强调实习是自愿的,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或集中实习。校方目前正在协调省内实习单位。阅读原文

03
深度与评论

I. 解法Solution:60岁的她们,还在养老院当护工

对于一些人来说,60岁并不意味着退休和安度晚年,而是预示着不再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欢迎,要去寻找要求不高、也更辛苦的工作。本文聚焦于一群具有相近特征的中老年女性护工——她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境况不佳或背负着沉重生活负担。她们为什么不退休,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劳心又劳力的养老护理工,又是如何成为一名护理工?女性护理工长期面临着工作不被重视、背负着社会污名和晚年缺乏保障的困境。阅读原文

II. 上游新闻:13名矿工消失在地下500米

本文回顾了湖南衡阳耒阳市源江山煤矿“11·29”重大透水事故。2020年11月29日,源江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救援,5名矿工遗体被救出,另外8名矿工永久长眠在地底下。调查显示,本次事故的原因是人祸。一方面,同一区域的四家煤矿为抢夺地下资源,无序采矿和盗采导致各煤矿之间的巷道被更改。另一方面,煤矿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往巷道灌水,甚至砸毁对方抽水设备和矿道隔离墙。犯罪人已经伏法,但矿难事件本身折射出的资本恶性竞争,生产安全不受重视和监管责任等问题,仍值得深思。阅读原文

III. ACTIVISM行动:中国90后尘肺农民工调研笔记

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使人们关注到长期工作在粉尘空间中而罹患尘肺病的工人群体。除了印象中面容枯槁的老一代尘肺病患者,年轻一代工人也没有逃脱粉尘的侵害。本文以调研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四省调研时,了解到的90后尘肺病群体的生活境况。他们往往受教育水平不高,对劳动关系、职业病鉴定、工伤认定的情况了解很少,患病后不但要经历难熬的身体伤痛和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即使想工作也因为雇佣方不想承担责任而难以就业。他们的自我拯救方式很少,或许只能够买一份不一定会被理赔的保险,给家人留些安慰。阅读原文

IV. 端传媒:我在皮村“打工博物馆“的日子,我的工人朋友们,和他们的困境

2023年5月,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工艺博物馆——北京皮村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在运营15年后,由于场地等不可抗力原因不得不暂时关闭。本文记述了一名志愿者在博物馆里的历练与纠葛:他从一个天真烂漫、对文学抱有幻想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接近工人、体验工人生活、为工人发声的“文人”。他也介绍了他的工人朋友,包括一位在机构食堂工作的女工、一位饱受家暴之苦的母亲、一位流动儿童和一位艰难讨薪维权的司机。打工博物馆记录了工人们自己的历史,在创造工人文化、赋权工人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见证了许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转变,也持续面临着经营困境和政治压力。阅读原文(上)/ 阅读原文(下)

V. 极昼:农村大学生进厂打工:搬一块砖4毛 进肯德基不会点餐

本文主人公何妨来自河南,在石家庄一所民办高校读本科。他打过八份短工,从郑州物流园到苏州电子厂,再到如今一家位于繁华街区的辅导机构。城市生活带来的冲击,使他对家世不时感到厌烦,奔波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又让他意识到家乡和父母是他一切的开始。而多段打工经历的洗礼又让他开始思考进场打工的年轻人的命运,曾感叹:“我不怕进厂,怕的是在厂里待一辈子。”阅读原文

VI. 澎湃新闻:“裸奔”的建筑工

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位居农民工六大行业之首,与之相对,他们工作的安全风险性也极高。本文记录了三位性别不同、年龄相异、出身背景不一的建筑工人的工作和生活难处。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他们都需要与钢筋、水泥和瓷砖这些冰冷的建筑材料作伴。工作沉重、单调、乏味,从早到晚,少有歇息。即便如此,在经济不景气时,被拖欠工资是常有的事。而在男性多数的建筑工地上,女性建筑工的处境也需要被看见。阅读原文

VII. 中国劳动趋势:中国网约车平台的女司机们

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有近237万的女性司机。这篇文章通过对30位女性司机的访谈调研,研究了女性网约车司机们成为平台用工背后的原因,大多数受访者有孩子,离异母亲占了大多数,她们对于兼顾家庭的需求影响着她们的工作选择和劳动过程。作者通过研究以及女性司机社群内部的交流,展示了她们是如何共同团结抵抗工作上的性骚扰和性别暴力。本文在研究零工经济的劳动过程时,探讨了劳动力再生产对于女性工人劳动过称的影响。阅读原文

VIII. 第一财经:部分工厂悄悄放宽年龄限制,但50岁的应聘者需要做CT

在沿海的工厂,招工年龄逐渐放宽,35岁不再是门槛。在工厂裁员/解散后,一批四五十岁的中年工人再次进入劳动市场。他们找工作时发现,工厂招聘普工的年龄限制是45岁以下,工厂也愿意接收50岁以下的技工。工厂招聘人员表示,工厂枯燥的工作环境难以留下年轻工人,目前对工人的需求仍有很大缺口。不过实际求职中,工厂会要求提供CT检查健康证,以防在岗期间工人身体出现问题工厂需要担责。这个门槛让一些中年工人开始考虑工厂之外的工作。阅读原文

IX. 冷杉RECORD:被牺牲的晚年,环卫工父亲替子还房贷

房贷横在父子两代人身上。本文记录了一个替子还房贷的父亲的故事。为了帮助贷款买房后生活困难的儿子,这位父亲以58岁的年龄,在市区当上了清洁工。两年后他本该面临退休,但为了维持这份工作,他在公司的授意下顶岗,顶替未超龄的环卫工干活。没有社保、远离亲人、糟糕的吃住条件之外,他还要面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时不时的以罚代管,在房贷的捆绑下,他不得不咬牙坚持。阅读原文

04
调查与报告

  1. 拉勾招聘:《2023年招聘市场HR群体洞察报告》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3. 何妨呐:《郑州搬运工人考察报告》
  4. Bucket:《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Electric Vehicle Factory Workers》
  5. 第一财经:《零工经济大调查》
  6. 智联招聘:《2023年汽车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7.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3上半年就业趋势大数据洞察》
  8. 前程无忧:《2023小微企业“职场活”调研》
  9. 智联招聘:《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

05
工运谈:连载预告

本专栏计划自下期开始,以时间为轴,以各类工人群体意识发展、组织状态、行动方式为主线,梳理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公有制解体及私有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工人身份、处境变化,及相应的重要背景环境和事件过程等等。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连载,能够描绘出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人阶级的面貌和行动的大概轮廓,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又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走到了今天。欢迎读者朋友参与进来,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补充观点等等。

05
法律与维权

判决1:受伤后劳动者被公司划成了“临时工”以躲赔偿,法院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2022年7月,来自湖南的余女士在北京房山某公司从事生产线操作工工作的过程中手指受伤。公司看她不能继续工作了,就想赶她走,且不想支付离职经济补偿等费用。于是余女士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得到了该公司应支付余女士“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9000元”的裁决。公司不服裁决诉至一审法院,借口有劳务外包公司,称余女士为临时工、不存在劳动关系。此后法院两次判定余女士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充分:其在公司直接考勤管理下从事劳务,并由公司发放劳动报酬;双方均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因此,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违法。阅读原文

06
资源推荐

电影:《厚街》

《厚街》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和强烈冲击力的纪录片。全片九十分钟,目前流传的仅有2003年五十五分钟的导演采访版。导演用镜头忠实记录了本世纪初东莞厚街进城务工者的生活状况。

厚街位于广东东莞,是改革开放外资最早“登陆”设厂的一批地区,丰富、高薪的工作机会吸引着内地劳动者聚集在此。无序扩张的资本、缺乏治理的社区将廉价的劳动者困在逼仄的出租屋,制假造假、逼良为娼、暴力抢劫在厚街肆意生长。在影片中劳动者有各自鲜明的生活态度,或充满希望或忧心忡忡,他们在爱恨情仇中纠缠徘徊,也在梦想与困境中坚持、妥协。

导演在片中没一味居高临下的怜悯,也不期待纪录片改变工人的状况,只是祝福十年后厚街工人的生活状况会更好。二十年后的今天,厚街工人或者中国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又有多大变化呢?结尾的字幕仿佛也给厚街工人的故事作了注解。

豆瓣 观看链接

07
图片故事

一张网络流传的工价表,可能是暑假招的学生工的工资。之前暑假工工资低至每小时9元已经上了新闻,这张表中的某些工种竟然出现了6元、4元的小时工价。这个工资也太低了吧!工厂也知道,它甚至把回复都写好了:“你不做有的是人来做”。真正做到了剥削廉价劳动力时脸不红、气不喘。

08
劳动碎语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上海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班上学生的家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得到的回答是工人、保洁、食堂打菜员、无业……不少学生都是没有本地户籍的流动儿童。他们中的许多人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只能继续从事父辈的职业,延续他们的命运。

来自《40%的学生上不了高中,被分流的他们去哪了

逐渐地,他堕入为出身而自卑的泥沼,坐公交地铁会因为别人一个远离的动作酸楚,路上会因为别人的时尚打扮无地自容,后面严重到无法上班,失去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只能蹲在家里。他常常思考贫富差距问题,“社会发展的(得)太快了,一旦被甩下,就再也追不上了,除了留在原地自怨自艾,什么都做不到。”

来自《“家里蹲”三年,一个26岁青年的困惑

我2017年下半年开始拍短视频,2019年底才有点起色。自从进了富士康,我视频的内容差不多都是重复的,因为生活本身在重复,做的事情也一样。只不过有时候换个地方,身边的工友换个人而已。以前住在临时工宿舍的时候,每天都有跑路的,连提的桶的颜色都差不多。

来自《打工十三年,我仍然一无所有

如图所示,工厂园区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进入车间的在整理防尘服之类用品的工人们;一类是已经工作完毕准备去休息的工人们,他们这样的一次倒班,就完成了生活与工作的交接。如果将视频放大,你完全可以将两列人群归结为同一种情绪——疲惫。疲惫地进厂,疲惫地出厂,在演奏一场无声的旋律。是的,如果主播不带解说的AI声音,除了脚步声你啥也听不到。

来自《60万人在线体验“进厂打螺丝”


本期小报周期(2023/08/15- 2023/09/11)

撰稿:yemang、焉识、三不沾、索修、星星儿、超级64、向日葵、Xay

编辑:非洲大蜗牛

在最后

以上是第28期工劳小报的全部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将日常的工人资讯定期整理为 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来信([email protected])提出建议加入成为志愿者,同时也请你多多分享给墙内的朋友们。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订阅和阅读往期内容。

本期小报pdf,欢迎传播分享
在教师编制周围挣扎的人|工劳小报 #28_compressed.pdf • 3 MB
小报材料收集与编辑均由志愿者协力完成,如果你也愿意加入参与贡献,请回覆这封信并注明“申请志愿者“!
工劳小报|工劳快讯 © 2023 – Unsubscribe
Powered by Ghost
 
❌
❌